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大幅度减产。近年早稻生产气候异常,较易引发稻瘟病的流行。目前我省早稻已陆续进入移栽阶段,做好稻瘟病不同阶段的防控措施,是保障今年低镉早稻高产稳产的关键。
(低镉早稻“中安2号”田间表现)
一、苗期防控要点
在上一生长季发生过稻瘟病的本田,不宜种植易感稻瘟病的低镉品种。本田翻耕前尽可能清除田间水稻残株,减少已越冬的病虫害基数。
秧苗移栽前3~4天施用“送嫁药”:按每亩120~240毫升稻清与60克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复配对25公斤水喷雾,施药前将水层排干,药后两天即可复水。
秧苗期一经发现苗瘟,应立即防控。建议施用稻清+三环唑,不可等到病情扩散。移栽前如若发生过苗瘟,不管是否已完全控制住,移栽后皆要密切关注发病动态。
二、分蘖期防控要点
分蘖期做好水肥管理防止叶瘟发生。连续阴雨天气和老病区易发叶瘟,应避免偏施氮肥和深灌。增施磷钾肥,尤其是施用硅肥(10公斤/亩),可提高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提升增产潜力。
在叶瘟发病初期,可施用稻清(每亩60~75毫升对30~40公斤水)、25%吡唑醚菌酯乳油(每亩30毫升对30~40公斤水)、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每亩20克对30~40公斤水)、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每亩30克对30~40公斤水)、3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每亩50毫升对30~40公斤水)等,混配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30~40克);间隔7~10天施药一次。如遇连续阴雨连绵天气,可抽空施用耐雨水冲刷的20%稻瘟酰胺悬浮剂(每亩60毫升对30~40公斤水)+磷酸二氢钾(每亩100~150克,促进光合作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雨即可不需补喷。
注意事项:三环唑对已发生的稻瘟病无明显效果,主要效果是预防稻瘟病的发生和扩散。
三、破口期至抽穗期重点防控要点
破口期至齐穗期是防治穗颈瘟发生的关键期。前期发生过叶瘟的田块,或在破口期至齐穗期遇多雨天气,极易诱发穗颈瘟,该病一旦发生将导致显著减产。需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和长期深水灌溉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应实行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增强水稻根系活性。
预防穗颈瘟时期为水稻破口前5~7天,齐穗期补防一次,发生过叶瘟的田块必须预防,抽穗期连续阴雨需加强预防。推荐预防药剂为40%稻瘟灵(每亩150毫升对30~40公斤水)+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或20%稻瘟酰胺悬浮剂(每亩60毫升对30~40公斤水)+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2%春雷霉素(每亩150毫升对30~40公斤水)等。
穗颈瘟一旦产生症状则较难防治,应增加药剂用量。推荐使用稻清(每亩75毫升对30~40公斤水)、25%吡唑醚菌酯乳油(每亩40毫升对30~40公斤水)、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每亩25克对30~40公斤水)、20%稻瘟酰胺悬浮剂(每亩70~80毫升对30~40公斤水)、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每亩50~60毫升对30~40公斤水)等与40%稻瘟灵(每亩150毫升)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混配使用。
初审:李 珂
复审:康 康
终审:刘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