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枝散叶”
经过长期的发展,滑翔制导炸弹不断“开枝散叶”,已经形成一个种类多样的“家族”。从制导方式、使用场景、有无火箭助推等角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制导方式,它可分为卫星制导、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红外制导滑翔炸弹等。
其中,卫星制导滑翔炸弹使用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制导,如美国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使用的就是“惯性+卫星制导”的方式。这类滑翔炸弹的最大优点是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可全天候使用,航程远,命中精度高,缺点是卫星信号可能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命中精度。
激光制导滑翔炸弹是装有激光导引头、能不断参照激光指示点、调整姿态飞向目标的炸弹,如美国“宝石路”系列、俄罗斯KAB-1500L系列等。这类滑翔炸弹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较低、威力较大,缺点是向目标滑行过程中,有的需要载机用激光照射目标。因此,载机可能遭到对手防空火力的攻击。
电视制导滑翔炸弹是装有电视导引头、通过导引头中摄像机对准目标来调整飞行姿态的炸弹。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研发的“白星眼”系列、以色列的“金字塔”、俄罗斯的KAB-500KR等。电视导引头能自动测定弹道偏差并加以修正,因此,这类滑翔炸弹的打击精度高、抗电子干扰能力强,具备“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但是,这类滑翔炸弹也有短板,它只有在白天或能见度较好的条件下使用,才能收到更好成效。
红外制导滑翔炸弹是指使用红外导引头来制导的滑翔炸弹,如美国GBU-15图像红外制导炸弹、以色列“奥佛”(Opher)等。该类炸弹在使用红外制导功能时,要求目标具有不同于背景的热辐射特征,因此易受云、雨、雾、烟等情况的影响,全天候作战能力较差。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滑翔制导炸弹常会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制导方式,以进一步提高打击效能。如美国的GBU-69/B SGM微型滑翔制导炸弹采用的就是“中段GPS制导+末端半主动激光制导”的方式。
按使用场景,滑翔制导炸弹可分为近程、远程两类。近程滑翔制导炸弹多采用面积较大、翼展较小的弹翼,或者采用可以收放的折叠翼,以减小炸弹的外廓尺寸,方便载机携带,如美国的GBU-15激光制导滑翔炸弹,航程最近时仅1.5千米(低空投放)。远程滑翔制导炸弹航程较远,可用于防区外打击,如美国的AGM-154系列和俄罗斯的“暴风”系列,滑翔距离可达120至130千米,其中AGM-154ER(增程型联合防区外武器)的航程达到560千米。
按有无火箭助推,滑翔制导炸弹可分为无动力、火箭助推两类。无动力滑翔制导炸弹主要依靠弹翼和重力飞行,如装有大面积弹翼的美国GBU-15、俄罗斯的“暴风-E2”等。火箭助推滑翔制导炸弹除了弹翼外,还配备有火箭发动机以增加航程,如德国的HS-293、美国的“增程白星眼Ⅱ”等。
按弹翼的设置结构,可分为背负式弹翼、折叠翼滑翔制导炸弹两类。背负式的如美国的GBU-39小直径炸弹等;折叠翼的如俄罗斯的UPAB系列等。
按战斗部重量,主要分为轻型、重型两类。其中,轻型滑翔制导炸弹有美国的GBU-69/B SGM微型滑翔制导炸弹,总重27千克,战斗部16千克。重型滑翔制导炸弹,适用于打击经过加固的高价值目标,如俄罗斯的UPAB-1500,弹重约1.5吨。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