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为何叫“老邱”?

2024-10-17 10:00 作者: 来源: ​航空知识 48691 次阅读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前,一道道密语在罗布泊与北京之间穿梭。

“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10点30分,梳完辫子。”

这密语中,“老邱”指代的是什么?“梳辫子”又意味着什么?隐蔽于戈壁中的马兰基地,究竟如何爆发出震惊世界的巨响?

研制“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的英明决策。“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其中一弹是指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加氢弹的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在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正如邓小平所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一项绝密行动开展起来,勘测和寻找中国的核试验基地。在大漠深处的新疆罗布泊,一片马兰花盛开的地方,被确定为核试验基地。

从此,这里涌入了一群群肩负着特殊使命的“马兰人”。

钱三强、邓稼先、程开甲等一批科学家,为了核试验事业,隐姓埋名,扎根大漠戈壁。

在物质匮乏、设备简陋的艰苦条件下,他们靠着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甚至算盘进行着上千次实验,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把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这项隐秘而伟大的事业。终于,到1964年,托举原子弹的百米铁塔在罗布泊拔地而起。

1964年10月16日上午,一道道充满密语的电波在罗布泊与北京之间传递。

“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10点30分,梳完辫子。”“11点30分第一次检查完毕,结果正常。”

“老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因为它像一颗巨大的球,所以取“球”的谐音“邱”;装原子弹的容器代号是“梳妆台”;而连接引爆雷管的一条条电缆线,代号是“辫子”。

当“老邱”梳完“辫子”,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起爆。”

当天15时整,一声惊天巨响,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

这一声来自中国的核爆炸让世界大吃一惊,但趾高气扬的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人的能力,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以十拿九稳的口气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原子弹运载工具,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子弹也无从发挥作用。”有的媒体应声嘲笑中国是“有弹没枪,一通瞎忙”。

然而,他们很快就再度失望了。他们绝没想到,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研制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为研制原子弹的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而在此过程中孕育出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