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插上“精确制导”的翅膀
战力不俗,是火箭弹立身的根本。单兵便携式火箭筒所发射弹药对目标的“一一点名”,火箭炮所发射弹药对群体性目标的大范围覆盖……战场上的诸多成功应用,使火箭弹在战场上牢牢站稳了脚跟。“好用不贵”,成为推动火箭弹持续发展的动力。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大量传统火箭弹库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现代战场开始“呼唤”更多经济适用类制导弹药,如何让传统火箭弹精确制导化,成为不少国家的研发课题。
在这方面,不少国家采用了“向精确制导套件要精准打击能力”的路径。
如美国的APKWS-Ⅱ火箭弹,就是相关研发公司在“九头蛇”非制导火箭弹弹体基础上,研制、安装了一套半主动激光制导舱段,借此实现了向精确制导武器的转身。
俄罗斯研发的“威胁”系列制导火箭弹,包括S-5Kor、S-8Kor以及S-13Kor。其中的“Kor”是指弹道修正,意思是为非制导火箭弹加装制导系统,让其能辅助火箭弹来精准打击目标。
法国研制的“SYROCOT”精确制导套件,主要用于改造法国现役的大量68毫米和70毫米口径非制导火箭弹。套件有半主动激光制导和GPS制导两种组件。加装半主动激光制导组件后,火箭弹可用来打击静止或移动目标;加装GPS制导组件后,可在气候条件较差情况下使用。
以色列与罗马尼亚联合,在PRN80航空火箭弹基础上研发出了STAR80L型制导火箭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试图将非制导火箭弹变成精确制导打击武器。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向精确制导套件要精准打击能力”,大都是基于依托专用搭载平台(车载、机载等)发射的火箭弹,且呈现出一些共有特征。
一是突出了经济适用。这类套件使用的大多是惯性导航、半主动激光制导或卫星导航制导装置,从而让非制导火箭弹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确制导能力。和其他别的制导装置相比,这3种制导装置的造价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改造价格。
二是精度方面有高有低。即使技术和工艺上不存在瓶颈,对传统非制导火箭弹的改造,各国也不会通过改造让其全部达到最高精度水平。除了价格方面的考虑外(毕竟,达到更高精度就需要更多投入),战场需求牵引也是一个因素。在一些场合,较高精度的火箭弹就能达到目的。因此,将不同精度水平的火箭弹高低搭配使用,就成了一些国家的选择。体现在改造标准上,就是精度方面的要求有高有低。
三是具备了更大应用潜力。一些传统非制导火箭弹经改造获得精确制导打击能力的同时,其应用潜力也进一步增大。这种潜力经过挖掘和应用,就可成为精确制导火箭弹的新能力,使其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如土耳其研制的“标枪”(Cirit)70毫米口径半主动激光制导火箭弹,先有了空射型,后来又开始发展陆基型。APKWS-Ⅱ火箭弹则通过持续改进,开发出了空对空、地对地以及地对空型等。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