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量产是关键
对于KF-21而言,实现量产意味着这款飞机已经趋于成熟。
其实,对于有一定航空制造业基础的国家,研发并生产出一架先进的验证机并不难。如当年日本研发的“心神”验证机以及土耳其的“可汗”隐身验证机。
但验证机距离量产依然有很远的距离:“心神”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未来的量产和市场,仅仅被作用于技术积累;而“可汗”则仍有大量的子系统处于研制阶段,首飞仅仅是一个开始。
KF-21与无人机协同作战概念图
从这一角度来说,KF-21的进展堪称神速。从纸面数据看,KF-21的航程、载弹量等数据已超过F-16V,并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其武器系统包括采用冲压发动机的超视距“流星”空空导弹。韩国甚至考虑过KF-21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规划——美国军事媒体“战区”甚至因此为KF-21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归类:“4.75代战机”。
不过,由于KF-21子系统采购来源比较复杂,其最终平台能否实现稳定的适配,还需要在交付后的训练中进一步观察。
对此韩国国防采购项目办公室(DAPA)也是心知肚明:DAPA最初建议KF-21首批生产40架,不过考虑到多款子系统的整合,尤其是需对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流星”空空导弹做进一步测试,因此DAPA最终将KF-21首批生产数量定为20架,剩下20架将分阶段制造,韩国空军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接收第一架KF-21。
03 KF-21的借鉴意义
对于其他正在发展五代机的国家来说,KF-21的意义是什么?
从KF-21的发展历程来看,韩国在制定性能目标时,采用了符合其航空制造业水平的设计数据。在制造能力和工艺等角度,KF-21的定位非常符合韩国自身的定位:并没有片面追求高性能或盲目对标F-35,客观看待其在项目管理和设计能力方面的不足,首先抢占市场先机,实现首飞,并在量产初期保持谨慎的小批量生产。这样务实的态度和项目定位值得其他国家的学习。
以印度“光辉”MK1A为例,虽然KF-21所使用的F414发动机、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等核心子系统,与前者使用的子系统如出一辙,但无论是现实中的试验试飞表演,还是业界评价,二者都被看作是天差地别的产品。从这一点来说,航空工业能力的积累是无法脱离经年累月的“内功修炼”而盲目实现“弯道超车”。
其次,韩国KF-21的成功,显然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从“全球均势”“亚太再平衡”到“重返亚太”等国际政治布局的一部分。在该体系内,土耳其的政治和地理条件显然无法与韩国相比,这也是其无法复制韩国KF-21项目的根源。
从航空制造业能力的角度来说,土耳其目前的航空工业水平还无法对F-16升级改装。已经完成首飞的五代机“可汗”战机众多子系统仍在研发中。其成功与否,依然有赖于土耳其工业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土耳其现有航空技术的储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土耳其在先进载人战机领域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