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省油菜产业协会组织省内外专家,对省作物研究所在道县寿雁镇大洞村创建的“稻—稻—油”三熟制油菜抗逆稳产关键生产技术集成示范片,进行机械化收获现场测产。通过分段机收测评,示范片油菜平均亩产达175.1公斤,显著高于我省以往种植的短生育周期油菜亩产。
示范区采用“早稻+晚稻+油菜”三熟制种植模式,示范种植油菜品种为“沣早2号”,示范面积为150亩。该示范片的油菜于2024年11月1日播种,11月7日出苗,今年4月26日成熟,全生育期171天。
“沣早2号”是由省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特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迟播下苗期生长势强、冬前不早花、冬后长势稳健、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强、成熟期一致且适合机械化收获等特性,为破解我省冬闲田三熟制生产瓶颈提供了突破性品种支撑。
当天,经现场考察,示范片示范品种亩栽25970株,长势一致。专家组现场考察后一致认为,示范品种早熟性突出、丰产性好。
“除了品种自身的优势,示范田还集成示范了以密补迟、油菜专用缓释肥一次性深施、花期‘一促四防’等短生育期油菜抗逆丰产关键技术。”省作物研究所王同华研究员介绍说,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有力地挖掘了三熟制模式下短生育期油菜品种的高产潜力,为解决双季稻油菜因播期晚、生产周期短而难以实现高产高效的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道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谢勇表示,“稻—稻—油”三熟制生产关键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季节矛盾,实现了稻油产量双提升。目前,全县“稻—稻—油”面积已达12万亩。
与会人员还观摩了22个国家短生育期冬油菜新品种和36个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听取了省作物研究所科技人员对58个展示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产量表现、抗病性等性状的介绍,并对展示的品种的应用潜力和栽培新技术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交流讨论。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