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脑子短路”是一句戏言。但在医学上,有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就像电线的火线和零线相通形成的“短路”一样,硬脑膜动脉与静脉之间出现异常连接,会造成局部脑血流异常。
36岁的贺先生左耳耳鸣一年多了,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未引起重视。近1个月,他感觉耳鸣越来越严重,寝食难安,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近日,他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就诊。完善脑血管造影(DSA)等相关检查,贺先生被诊断为左额部硬脑膜动静脉瘘。
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得知,贺先生一年多前不慎摔伤,当时感到头痛头晕,之后逐渐出现左耳耳鸣,尤其是夜间休息的时候很明显。
“摔伤导致了左额部硬脑膜的动静脉‘短路’,高压的动脉血直接经过静脉回流入心,产生了与脉搏同步的搏动性杂音,这就是患者耳鸣的真正原因。”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凌云告诉记者,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如果放任不管,这种异常的血管连接会导致颅内动脉血绕过正常的脑血管循环系统,经由瘘口直接灌注到大脑的静脉系统中,使得原本低压甚至负压的静脉承受高压高流速血流,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甚至逆流,继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水肿。另外,硬脑膜动静脉瘘还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出现“盗血”现象,即正常脑组织的涓涓细流般的“乡间小道”抢不过动静脉瘘的“高速公路”,这个区域的血流争先恐后直接回流的心脏而极少参与脑组织供血。
贺先生的病情,需要通过手术封闭硬脑膜静脉窦壁的瘘口,恢复颅内正常血流。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在该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斌带领下,张凌云副主任医师、王争副主任医师及甘杰主治医师为贺先生实施了局麻下硬脑膜动静脉栓塞术。手术团队在血管造影机下使用直径不到1毫米的微导管从大腿进入体内动脉的“高速公路”,到达脑表面的病变血管,成功栓塞了瘘口,及时“排雷”。
“我终于可以安静地睡个好觉了。”术后,贺先生的耳鸣症状明显好转,3天后顺利出院。
张凌云提醒,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突眼、癫痫、脑出血、步态不稳等症状,与其它脑血管疾病相似,如果不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须及时到医院就诊。硬脑膜动静脉瘘不仅会对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系统产生危害,还可能引起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张凌云表示,轻症患者可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症状严重或有风险的患者,则需要进行介入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
初审:汪 杨
复审:傅仁斌
终审:刘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