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学与中国”长沙行暨中国遗传学会科学之旅——“遗传学与我们”科普活动走进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发育生物学家、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杨维才带领5位专家学者,为1500名学生解读生命密码,探索生命奥秘。
6场活动同步举行。在该校学生活动中心,杨维才院士以《植物生殖的奥秘》为题,将蕴含着无限生命奥秘的植物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领略了被子植物繁衍的奇妙过程,深入认识了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内心就会涌动出无限的热情和动力。坚持是通向成功的关键,在追求兴趣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与学生互动交流时,杨维才院士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心得,鼓励同学们“做感兴趣的事情并坚持下去”。
其他5场科普活动也是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细胞要不要死?细胞该怎么死?”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定校以诙谐的提问,拉开科普讲座《生死时速:细胞死亡与癌变》的序幕。他从遗传与环境两个方面,分析细胞癌变的因素,并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为例,阐述基因异常引起细胞癌变的作用机理与治疗方式,同时结合时政热点,讲述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在环境因素上对人类的危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玉刚给同学们带来科普讲座《蛋白质修饰:有限的遗传信息与无限的生命过程》。他从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入手,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将蛋白质修饰这一晦涩复杂的科学现象讲解得通俗易懂、鲜活有趣。
“这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名场面——‘滴血认亲’。滴血认亲的实质是血型的异同,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产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因此才让古人产生了‘滴血认亲’的错误认知。”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梅杨从古人“滴血认亲”话题引入,为同学们带来精彩讲座《滴血认“清”》 ,向大家揭示血液的奥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刘欢给同学们带来科普讲座《健康“智慧馆”:一千零一夜》。他通过3个故事“二元神探——追踪病毒的微迹”“没有硝烟的战争——人类与流感病毒”“说走就走的旅行——病毒跨种传播”,向大家介绍了病毒相关科学知识,并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流感可以被完全消灭吗?”“病毒会相互吞并吗?”“病毒被免疫细胞消灭后,其遗体会怎么处理呢?”……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提问,现场气氛活跃。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范雄伟带来科普讲座《煮酒论刀——畅谈基因编辑的神器时代》。他从基因编辑的前身——完全基因敲除说起,介绍了“Myostatin”( 肌抑制素)这一“抑制神力”的基因,并用敲除基因后的大力宝宝、大力鼠、大力猪等事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其作用。随后,范雄伟向同学们展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及现状,并和大家探讨了关于基因编辑的未来可能性——永生、无疾、命运,引发大家关于伦理与科学的思考。
此次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了神秘的遗传学大门,激发他们对遗传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在他们心中种下生命科学的种子。
初审:汪 杨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