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白玉蟹”有望成为市场新宠

2024-08-13 08:34 作者: 来源: 农民日报 41917 次阅读

当前正是“童子蟹”的赏味期,今年市面上销售的一批白壳大闸蟹特别引人关注。白壳的大闸蟹是怎么来的?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吗?近日,在上海海洋大学崇明养殖基地的蟹塘里,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吴旭干教授正在检查白玉蟹蜕壳情况。作为国内首个培育白色大闸蟹品系的负责人,吴旭干时刻关注着这批螃蟹的生长进程。

关于“白玉蟹”的来源,吴旭干介绍说,在多年的河蟹研究中,他早听闻蟹农偶尔会见到白壳大闸蟹,直到2016年春天,他的研究团队在江苏兴化和上海崇明亲眼见到了这种白壳蟹,赶忙挑选出来进行养殖保种。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控制蟹壳呈白色的基因是隐性的,不容易表现在性状上,这就导致白壳蟹的出生概率极低。”吴旭干说,白壳大闸蟹是自然演化出来的惊喜,蟹黄饱满可见,口感丰腴软滑,但白壳在水中极易被天敌发现,所以也很难存活下来、产下后代。

“‘白玉蟹’通体洁白的密码是其壳中缺乏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但蟹黄中的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等含量和正常青壳蟹没有显著差别。”团队里的博士后张冬冬介绍,“白玉蟹”营养成分与青壳蟹十分接近,尤其是蟹黄还清晰可见,很容易成为食客的“心头好”。

据悉,为了选育“白玉蟹”品系,吴旭干团队建立了奇数年和偶数年2个繁育体系,奇数年出生的河蟹要到偶数年才能性成熟,偶数年出生的螃蟹要到奇数年才能性成熟,保障选育工作的连续性。

想要获得稳定遗传的品种,首先就要获得纯种的“白玉蟹”亲本。在选育过程中,研究团队先是培育了大量“白玉蟹”大眼幼体,从中挑选优质个体养殖。待获得性成熟的成蟹后再进行留种,留种率只有5%左右。经过几代的纯化过程,“白玉蟹”新品系才得以形成。

更让人惊喜的是,“白玉蟹”大规格蟹的比例还高于青壳蟹;尤其在9~11月间,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今年,在该研究团队的推广之下,“白玉蟹”已经试养到新疆、宁夏、河南、江苏等多地,养殖面积近1000亩。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

分享到:
头条推荐
心理健康科普进社区,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