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古时立秋颇具“仪式感”的习俗

2023-11-04 17:55 作者: 《中国食品》 来源: 153858 次阅读

“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由于其时间节点意义和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作用,在漫长的时光中,立秋一直很受重视,民间逐渐形成了“啃秋”等颇具仪式感的习俗。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中提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也是古时常说的“四时八节”之一。

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立秋后,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

《礼记·月令》记载,在立秋前三天,太史向周天子禀告说:“某日是立秋,金德当令。”周天子于是斋戒。立秋当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等人,于西郊行迎秋之礼。周天子回朝之后对有功的军人进行奖赏,并开始军事训练、整顿法制等。

宋代,在立秋当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时辰一到,太史官会高声说“秋来了”,奏毕,梧桐如果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算是寓意报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立秋的诸多习俗中,“啃秋”是颇具仪式感的一项,南方流行“立秋啃秋瓜”。有些地方会把“啃秋”叫作“咬秋”,寓意夏日酷暑难耐,时逢立秋,要将其“咬住”。江苏等地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这样可以不生秋痱子。

果蔬粮食的丰收,总能给人们带来喜悦。此时,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等地的人,会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颇具诗意。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对比立夏时的体重。实际上,夏天天气太热,人们很容易因为“苦夏”变瘦,所以要在立秋时做各种好吃的,比如红烧肉等美食,叫作“贴秋膘”。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基孔肯雅热十问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