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毛简青:倾尽家财为革命

2023-09-16 20:50 作者: 周树辉 来源: 254365 次阅读

20210222115347_amhlih2y5y.png

4808-4.jpg

本文首发于《湖南科技报》2021年7月8日 第4808期

“爱国家爱民族无战争实现世界大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共产主义革命成功。”毛简青在他创办的《红旗日报》副刊上发表的宝塔诗中如是写道。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在十余年革命生涯中,为理论宣传和革命实践奔走多地,毕生忠于党的革命事业。他倾尽家财,只为资助革命。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4808d1配图.png

毛简青

学有根底:豪门子弟耐艰苦

毛简青,名纶,字东成,1891年11月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富绅家庭。毛简青自幼天资聪颖,立志高远,勤学奋进,曾就读于碧潭小学、平江县中学和岳州中学。

1913年,毛简青偕妻吴淑坤自费赴日本东京留学,先补习功课,1915年考取仙台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在日本求学的几年,他常常早起晚睡,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绩十分突出,成为同学们推崇的“学有根底”的人物。他的留日同学凌霞新追忆他时说:“毛简青每晚读书都要到深夜甚至鸡叫时,天一亮他又将我们叫醒晨读,当时我们笑称他为‘书呆子’,还戏谑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毛简青正色道:‘中国民众再不能愚昧,要解脱思想绳索,就必须多读书,学成后早日回国唤醒民众,共谋民族利益,不枉为中华子孙。’”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学会了日文、英文和俄文。1921年夏,毛简青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谢觉哉曾评价他:“简青同志是一个颇有学问和道德的人……他给我的印象是:爽朗、诚恳、耐艰苦,对革命坚定。这样一直到他的死。”

唤醒民众:宣传教育展身手

毛简青回国后,在长沙任教。1922年,经李六如介绍,毛泽东和毛简青在清水塘党的机关谈话后,毛简青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尔后,在长沙、广州、梧州、平江等地,他以学者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

1924年5月,毛简青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他受组织委托,协助湖南地方党组织选拔197名优秀学生进入军校学习。他利用自己的俄文特长,与来军校工作的苏联顾问组组长契列帕诺夫交流改进教学方法,推广列宁创造红军的经验,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明确指出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1925年,他被中共两广区委派去广西梧州从事党的工作,任梧州中国国民党广西省宣传养成所教员。《民国日报》是辛亥革命以后由一些进步人士在梧州创办的报纸,经常揭露英帝国主义分子在梧州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罪行,尤其是副刊《冲锋》抨击时弊尖锐泼辣,引起广西当局的惧怕,勒令《民国日报》停刊。毛简青等着手复刊了《民国日报》,使其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革命群众之中。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及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期间,毛简青等以此为阵地,及时报道消息,并激励群众勇敢地进行反帝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民国日报》成了党指导群众运动的舆论阵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桥梁。毛简青还通过自己创办的《火线》半月刊,向进步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引导青年自觉地走上革命之路。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要在广西招收40名学员时,仅梧州市养成所就送了30名。

1928年6月,毛简青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任湖南代表团书记,被选入周恩来等21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会后他回到上海,被安排在全国互济会工作,从事日、英、俄等国文字的翻译。1931年,党派他去湘鄂西工作,主编省委的《红旗日报》,集采访、校对、油印各项工作于一身。洪湖地方潮湿,他的身体经常不适,总是带病工作。当时湘鄂西流传着一支歌谣:“苏维埃政府领导好,报纸印得多精巧,生产练兵搞完了,村村处处听读报。”1932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受国际联盟救济机构委托,为发放救济粮食及药品来到苏区,毛简青亲自采访报道了他的壮举,文章发出后反响很大。

武装暴动:“三月扑城”显声威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党派毛简青回平江建立革命武装,准备应付湖南也可能发生的事变。毛简青一到平江,立即秘密约见了平江县团防总局局长、共产党员余贲民。当时余贲民掌握有500多人及配备的枪支,是国民党当局多方拉拢改编的对象。毛简青向余贲民传达了省委有关建立武装的指示,要他坚定地为党保存好这支武装力量。后来,这支团防武装参加了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后,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毛简青出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平江县委书记,决定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和屠杀。他与到平江组织秋收暴动的夏明翰、李六如一道,于9月16日组织四乡农民和暴动队1万余人进行了第一次围扑县城武装行动。遗憾的是这次扑城未能成功。以毛简青为首的中共平江县委认真总结了扑城失败的经验教训,成立了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在革命武装和群众基础建立起来后的翌年3月,组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20万农军围攻平江县城的斗争,史称“三月扑城”。毛简青为组织这次扑城,夜以继日,四处奔波,做了极严密的部署。当1928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阳历3月16日)“三月扑城”的战斗打响后,在已取得歼敌攻城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审时度势,特别在得知敌军两个增援师已赶到离县城只有十多里的沉石时,立即与罗纳川下令扑城队伍抢在下午5时前全部撤出县城,使这次战斗既打击了敌人,又保存了力量。

这次扑城虽然失败了,但锻炼了人民,武装了工农,为我党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打乱了敌人围剿湘赣边区的部署,有力支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52位平江籍开国将军中,就有41位参加过平江秋收暴动和“三月扑城”斗争。

倾尽家财:矢志革命永不悔

毛简青出身富豪之家,身为独子,极受父母钟爱,生活却十分简朴。在学生时代,他有一件冬夏两穿的和服,冬天填上棉花当棉袍,夏天取出棉花当夹衣,一件和服四季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革命却极其慷慨。

毛简青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在长沙工作期间,曾被湖南审计院聘为审计员和省财政厅经济股长,月工资已达300元,可他只拿20元留作家用,其余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为党费。1927年毛简青担任平江县委书记准备武装暴动时,由于经费紧缺,动员母亲将留作养老用的金条、金首饰和一堆银圆拿出来,交给余贲民购置枪支弹药。

谢觉哉曾写道:“简青同志家颇有钱,都资助了革命。”当时党的活动经费困难,毛简青将自己收入的绝大部分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后来他又捐出家产作党的活动经费,从此毛家由当地首富之家,变成过起贫困生活。

1932年秋,毛简青因反对肃反扩大化错误而遭受“左”倾领导者残酷打击,牺牲于洪湖边的瞿家湾,时年41岁。1945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党中央、毛主席为毛简青等烈士平反昭雪,举行追悼大会,谢觉哉为他写了传略,被载入《中国共产党烈士英名录》。

执笔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周树辉

审稿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刘华清

初审:余 莎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基孔肯雅热十问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