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火热的7月,我省迎来了早稻丰收、晚稻抢插的阶段。此时除安排组织好机械、劳动力和水源外,还有以下环节需要注意。
1.适时收割早稻,控制晚稻秧龄。早稻收割的黄熟指标应在80%~85%之间,过于黄熟、落粒严重反而可能减产。为保晚稻秧能适时抛栽,熟期较晚的早稻可在黄熟80%左右适时收割。晚稻秧苗应严格控制秧龄,争取低节位分蘖。一般机插秧的秧龄控制在17~20天,抛秧的秧龄控制在15~20天,原则上不超过2天。尽量避免秧苗严重超龄导致的生育期推迟,增加晚稻遭遇“寒露风”的风险。
2.精准配施底肥,优化肥效利用。晚稻插秧前,底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50%~60%。选择含氮量较高的水稻缓释型复合肥每亩施用25~30公斤,或微生物复合肥每亩施用40~50公斤。为加速还田稻草腐烂,还可每亩施10公斤颗粒碳酸氢铵。
3.提高耕耙质量,做到田平草烂。早稻收割后,灌水翻耕前将还田稻草散开,避免形成草包。耕整时下足底肥,尽量整平田块,全田的高度差应控制在3厘米左右。将杂草和还田稻草翻压入泥,达到草净泥融。大田平整后当天即可抛秧,机插秧则需沉实1~2天,以免影响分蘖。
4.施好送嫁肥药,壮秧奠定基础。晚稻秧自竖针起,就可用多效唑控制苗高,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克对水15公斤喷施,以利抛栽后返青活蔸;二叶一心期时如仍有旺长迹象还可补施一次。在秧苗离乳期,可喷施1%尿素水,或撒施少量尿素作“断奶肥”。抛秧田每亩施尿素不超过2公斤,机插秧每亩施尿素不超过3公斤。插秧前1~2天,喷施吡蚜酮+三环唑+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稻飞虱、稻瘟病、稻蓟马等病虫害,防止白背飞虱传播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病毒。还可每亩喷施60~80毫升氨基酸水溶肥,促进秧苗快速返青分蘖。
5.合理密植足苗,早插配合早管。晚稻要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插秧深度以能够立稳苗为宜,尽可能浅插。机插时田间保持薄水,机插的插秧规格为13厘米×25厘米,杂交稻基本苗数每亩确保有7万~8万,常规稻基本苗数每亩确保有10万~12万。抛秧田宜排干水,以便钵土入泥,抛秧每亩不少于2万蔸。“双抢”过程中,要对抛栽早的及时管水、补苗、追肥。机插田插完后,要及时用抛秧补苗,并加深水层,减少叶片失水,缩短返青时间。抛秧田在抛栽后露田1~2天,喷施丙草胺+苄嘧磺隆打封闭后再复水追肥。机插秧返青期较长,对生育期延迟幅度大,因此,湘北地区7月20日以后,应以抛秧为主要栽培方式,以保证安全齐穗。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