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阳光玫瑰“跑花”如何防?

2025-04-09 09:23 作者: 颜月红 来源: 1 次阅读

近日,有农友咨询如何预防阳光玫瑰“跑花”问题。所谓“跑花”,是指在葡萄芽萌发初期可见花序,但随着叶片展开至3~5片时,花序出现黄化、萎缩甚至退化为卷须的现象。这一现象会直接影响坐果率和最终产量,需要从环境、营养、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控。

当前正值阳光玫瑰花序分离期,加强栽培管理能有效预防“跑花”现象。环境因素是诱发“跑花”的首要原因。温度异常是最常见的诱因,露地栽培遭遇“倒春寒”(持续低于10℃)或大棚内温度过高(超过35℃)都会干扰花芽分化。

水分管理同样关键,持续阴雨导致湿度过高(>80%)会破坏花粉活力,而土壤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60%都会影响养分输送。此外,连续阴雨带来的光照不足也会削弱花器官发育。

在营养管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平衡施肥。过度依赖氮肥易造成枝叶徒长,而磷钾不足则会削弱花芽分化。微量元素缺乏也不容忽视,缺硼会直接导致花器官发育不良,缺锌则会影响生长素合成。建议在现蕾期及时叶面喷施0.2%硼砂和0.1%硫酸锌溶液。

科学的栽培管理是预防“跑花”的重要保障。冬季修剪要掌握合理留芽量,成龄树每亩控制在3500~4500个芽为宜。春季要及时抹芽定梢,最终保留2500~3500条结果枝。花期前3~5天进行摘心处理,并适当疏除副穗和过密小花,每穗保留50~80个优质花蕾。对于设施栽培,要特别注意温度调控,将白天棚温维持在25~30℃之间。

病虫害防治同样不可忽视。花序展露期要重点防治绿盲蝽和灰霉病,可选用蚍虫配合霉胺;花序分离期则需防控蓟马、蚜虫和穗轴褐枯病,推荐使用噻虫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方案。

有效预防阳光玫瑰“跑花”现象,需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在环境调控方面,建议采用避雨栽培模式,花期保持棚内温度25~30℃,及时通风降温,维持土壤含水量50%~60%,并通过抹芽、摘心等措施改善光照条件。对于酸化土壤,亩施100公斤生石灰调节pH值至6~6.5,同时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营养管理上要注重有机无机肥配合,秋季施足基肥,花前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现蕾期喷施0.2%硼砂和0.1%硫酸锌溶液促进花芽分化。树体管理要合理修剪,冬季每亩留芽3500~4500个,春季分次抹芽保留2500~3500条结果枝,花前及时摘心并疏除副穗,每穗保留50~80个健壮花蕾。谢花80%时,可使用25毫克赤霉素溶解在1升水中的溶液和2毫克氯脲溶解在1升水中的溶液配合施用,进行保果处理。病虫害防治要抓住关键时期,花序展露期重点防治绿盲蝽和灰霉病,花序分离期防控蓟马和穗轴褐枯病,选用噻虫、吡唑醚菌酯等高效低毒药剂。

对于已经出现“跑花”的园区,可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喷施0.3%磷酸二氢钾配合0.1%流体硼,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二次花序分化。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未来守护者:科学点亮生命”科普主题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