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早稻机插机抛必须掌握的五个核心环节

2025-04-09 09:23 作者: 贾琳 贾先勇 来源: 1 次阅读

机插、机抛的生产效率高,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其插植规格、密度高,能有效保证基本苗,为夺取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相较于直播栽培,机插、机抛的秧苗抗倒伏能力更强;除草剂施用较少,更有利于保护稻田环境;通风透光、减轻病害,有利于发挥出品种的丰产潜力。但在早稻机插机抛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培育壮秧

选择丰产性好、抗性强、综合性能好的品种,播种前1周晒种1~2天,精选好种子,去掉秕谷、空壳。严格做好种子浸种消毒、催芽,适时播种。加强苗期管理,确保机插秧秧龄达到30天、苗高15~18厘米、叶龄3~4叶、白根7~9条、叶绿叶挺的壮秧标准。

有些工厂化大棚育秧的机插秧盘盖土过厚,秧苗出土似“顶锅盖”,导致出苗困难,要在散叶前用铁丝爪去除多余的盖土。避免土壤消毒不到位发生绵腐病。及时调试喷淋设备,防止盘泥干湿不匀影响出苗。大棚没有换气设备的秧苗易徒长,要及时通风炼苗。适时播种,避免播种过早降低丰产潜能。

大田拱膜育秧的秧盘应避免抛秧盘灌泥太少发生翘苗现象。机插秧播后应塌谷和覆盖,防止芽谷吸水困难形成哑谷出苗率低,同时也防止秧苗青枯。厢沟与厢面不宜相距太远,不利于沥水。防止秧盘与厢面平齐,造成盘面积水导致锈根。待秧苗二叶一心期后再进行敞头炼苗。要及时清理膜边积水,防止积水淹没种子,导致种子腐烂、霉变、不发芽。

二、尽早灌水翻耕大田

4月初在二化螟即将羽化之际,田间灌深水进行连片翻耕。冬季种植紫云英、肥田油菜等绿肥的农田要及时翻耕,确保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让绿肥充分腐熟。避免移栽时绿肥未腐熟,释放出有机酸而导致烧根。

三、标准化整田

做到肥足肥匀,机插机抛前每亩施用缓释性复合肥20~30公斤或者复合微生物肥40公斤作底肥。保障田整平,整田的水平高低差要控制在3厘米以内。整田的泥要软,整田后沉淀1~3天再插秧,泥深小于40厘米。将田间的杂草通过压没、粉碎等方式进行机械除草,除净杂草。

四、规范化抛栽

确定抛栽规格。一是根据品种特性决定抛栽规格,植株高、株型散的早稻品种移栽密度应较稀,插秧规格为16.7厘米×22.5厘米或14厘米×26.7厘米,即每亩确保1.8万蔸苗;植株矮、株型紧的早稻品种移栽密度应稍密,插秧规格为13.3厘米×22.5厘米或12厘米×26.7厘米,即每亩确保2.1万蔸苗。

二是根据品种分蘖能力决定基本苗数。一般杂交稻基本苗数约为每亩6万蔸(3苗/蔸);常规稻基本苗数为每亩8万~10万蔸(4~5苗/蔸)。

三是根据秧苗素质决定插植根数。机插秧在移栽前一周进行控水促进盘根,移栽前1~2天施好氨基酸水溶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及三环、甲霜·噁霉灵等送嫁药。机插秧的卷毯在叠放时不宜超过3层。做到边运边插,先运先插,秧盘不宜在太阳下暴晒,尽量减少秧苗的蒸腾作用。插秧时田间要保持薄水1~2厘米,起到润滑和减少秧苗失水的作用。插秧时插秧机要保持匀速行走,在转弯时悬停,贴泥进行浅插。抛秧时田面要放干水,保持泥面融而不稀。尽量选择钵土均匀(孔高2/3)、干湿适中、成苗90%以上的秧盘进行抛秧。

五、早插早管

机抛秧露田2天后再复水,施用分蘖肥。机插秧后用抛秧秧苗进行田间补缺。插秧后田间灌浅水促分蘖。在秧苗长出白根、早晚叶尖吐露时再追分蘖肥,每亩可施用尿素7.5公斤+氯化钾3公斤等肥料,促进早稻尽早成熟,顺利与晚稻接茬。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未来守护者:科学点亮生命”科普主题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