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广大种粮大户都在积极进行春耕备耕。笔者在对早季(包括早稻和再生稻)备耕情况的调查中,了解到一些集中育秧特别是大田拱膜育秧方面的问题,在此提请大家注意。
一、适时播种
采用大田拱膜育秧可在播种育苗期抵抗不良天气的影响,但它适宜秧龄只有30天左右。播种过早,会造成早移栽的秧苗受“倒春寒”影响烂秧死苗;超秧龄移栽,又会严重影响分蘖发生,不利于搭建高产苗架;烂秧后够苗时间的推迟,也会导致生育期推迟影响晚稻生产。因此,湘北地区选在3月15~30日晴天播种较为适宜,湘中、湘南则可以分别提前2~3天。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冷尾暖头播种。播亮胸谷的在计划的播种时间前3天浸种,播芽谷的在计划的播种时间前7天浸种。
二、秧田选择
为减少运秧用工,秧田要选择运输和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砂壤土田块。
三、秧田整理
播种前4~5天整理好秧田。整田要求田平泥融,无草无石。整田时可每亩施速溶性复合肥20~30公斤,忌用尿素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秧厢长度最好不超过10米,按厢面宽1.6米、沟宽30厘米作垄,忌厢面过宽造成膜内积水。摆盘时在厢中1.2米处横摆二个秧盘并压实。把盘摆好后上泥浆前在垄沟里每亩撒壮秧剂800克,混拌均匀。机插秧盘上泥时浆稀可上满,稍干则略浅,以泥干后厚度在2~2.5厘米为好;抛秧在上泥浆时不宜过稀,要使钵土干后超过孔高2/3。整好后泥浆宜沉降一夜或半天后再播种。
四、种子处理
种子要经过晒种、选种、消毒,并采用多起多落的方式浸种。还可在种子消毒时,按每公斤种子加4毫升氨基酸水溶肥浸种,促使芽齐芽壮、生长势强。浸种后的水留下来,还可以作为叶面肥喷施到秧苗上。
五、足量播种
采用大田拱膜育秧的可抢在冷尾暖头,种子亮胸露白时播种。播种时带称分厢,保证播种均匀。机插秧的杂交稻按每亩35盘、常规稻按每亩50盘播种;抛秧的杂交稻、常规稻分别按每亩65~70盘均匀播种。常规早稻机插播种量为每亩6~7公斤,杂交早稻机插播种量为每亩3~3.5公斤。常规早稻抛秧播种量为每亩5~6公斤,杂交早稻抛秧播种量为每亩2.5~3公斤。机插秧播后塌谷,用粗壳灰或细渣土覆盖,防止播种过密出现根抬芽的情况。抛秧播后用扫帚沾水扫盘让种子入钵土,盘面无泥相连,防止秧苗串根。
六、秧厢消毒
播种完毕后盖膜前,喷施咪鲜胺或吡唑醚菌酯对秧厢消毒。距秧盘3~5厘米插入竹拱,防止边秧冻伤或烫伤,每个竹拱间距1.2米左右。播后盖膜压边10~15厘米,特别是北边挡风处要压紧。
七、秧田管理
秧田要及时清通厢沟和围沟,保证排灌通畅,防止积雨淹芽。芽期膜内温度可稍高,出叶后则不宜超过40℃。晴天要注意敞头降温,垄长的还应在中间挑个洞。二叶一心期开始夜间敞头炼苗,逐步揭膜。晴天揭膜时,田间要保持水层,防止秧苗失水青枯。揭膜后暂不要撤膜,防止天气突变。
八、施肥防病
秧苗二叶一心期要施断奶肥,可每亩用尿素2~3公斤在秧盘润水后撒施,也可用1%尿素水泼浇或喷雾。秧苗期可用三环唑防苗叶瘟、最好选用70%甲基硫菌灵防治其他腐生病害,也可加入氨基酸水溶肥促进生长。对旺长苗每亩用多效唑60克控制苗高(对较矮的机插苗不宜采用)。早稻在齐苗和雨过天晴后,每亩用7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250克对水40公斤,或9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预防立枯病和绵腐病。在下本田前1~2天,施送嫁药、送嫁肥,还可喷施氨基酸水溶肥、芸苔素等叶面肥。
九、控制秧龄
大田拱膜育秧的秧龄一般为30天左右,叶龄不超过4叶为宜,以免个体营养面积不足,影响低位分蘖的发生。抛栽前大田要施足底肥,达到田平泥融草净,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