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4月,桃树炭疽病、腐烂病、缩叶病、褐腐病和细菌性穿孔病等病害开始发生。抓住早春有利时期防治桃树病害,可压低全年病害发生基数。由于桃树花期对药剂特别敏感,喷洒农药极易发生药害,因此须在花前或花后用药。
炭疽病。该病早春危害枝梢,病斑初呈水渍状,绿褐色,长圆形,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生粉红色小点,当病斑围绕枝梢一周时,枝梢即枯死。防治该病在桃树花期前后,及时剪去病枯枝。药剂防治一般在桃树萌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谢花后的5月下旬,喷1次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连喷2~3次,以保护幼果。
腐烂病。春季是桃树腐烂病发病高峰期,发病初期病部稍隆起,成水浸状,有时外部可见米粒大小的流胶;病部初为黄褐色,渐变为褐色,病组织腐烂干缩凹陷,腐烂皮层有酒糟味。生长期发生病斑,可刮去病部,涂抹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加植物油2.5份;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70%锰锌·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等,每隔7~10天再涂1次。值得注意的是,防治该病不可重刮病斑,否则极易引起流胶病。
缩叶病。春季桃树缩叶病发病时,嫩叶刚出鳞芽就呈横皱卷曲装,颜色发红。随着病害发展,病叶呈银白色粉末状(即病菌的子囊层),最后叶片枯焦脱落。防治缩叶病,可在花芽露红时喷药,药剂可选择2~4波美度石硫合剂、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及时摘除病叶、病梢,集中烧毁。
褐腐病。桃树褐腐病又名菌核病、灰星病、实腐病等,从开花至果实成熟均可发病,以果实受害最重。在果实生长后期若果园虫害严重,又遇上多雨潮湿天气,则褐腐病会流行成灾。防治该病时,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花后1周喷1次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注意交替用药。
细菌性穿孔病。该病主要危害桃树叶片和果实,造成叶片穿孔脱落及果实龟裂,且病部常有菌液溢出。该病一般在4月中旬桃树展叶后发病,5~6月为发病高峰期。气候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有利于病害发生。该病防治注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并避免桃园留枝过密或过长。早春桃芽萌动时,喷洒1~2次1∶1∶100的波尔多液(展叶后禁用)。生长季节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500克+消石灰2000克+水120公斤)、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桃树流胶病。桃树侵染性流胶病主要危害枝干,每年有2次发病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药物防治须在早春桃树树芽萌动前,对树体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