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不仅能减少病虫害发生,而且实行水旱轮作及将马铃薯的茎叶还田后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轮作水稻增产。11月16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胡新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农户播种春马铃薯时,应做好选地整地、优选品种与种薯、种薯处理以及覆膜栽培等措施,确保播种质量。
胡新喜教授正在田间查看春马铃薯出苗情况。
提前翻耕开沟 机械旋耕起垄
马铃薯最适宜生长在沙壤土中,利用旱地栽培马铃薯一般无积水情况。胡新喜调研发现,我省冬季降雨后水稻田土壤黏结,田间容易积水,导致无法机械整地及播种。因此,农户在水稻田中种植马铃薯时,当前需要在田间开沟排水,并用犁将水稻田土壤翻耕晒坯。进入12月后,农户应在播种前3天,用旋耕机将田块旋耕2次,尽可能打碎土壤,也可将有机肥在旋耕时施入土壤。
胡新喜建议,农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起垄,按照垄面宽1~1.2米、垄高25~30厘米左右,垄越高越有利于排水。
依情况定播期 优选早熟品种
“我省一般在12月中旬播种春马铃薯。”胡新喜说,如果雨水多可视情况提前至12月上旬的晴天播种,此时可不覆膜,等气温下降后再覆膜。高海拔地区播种期可延长至来年2月,早播出苗后容易遭遇霜冻。
胡新喜介绍,我省春马铃薯一般于4月中下旬上市,正处于我省蔬菜供应的淡季,马铃薯越早上市价格越好。“我省农户要选择生育期60~80天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种。”
马铃薯要获得高产,品种和种薯质量是关键。我省栽培春马铃薯可选择兴佳2号、中薯5号和湘马铃薯1号等黄肉品种。兴佳2号为中早熟品种,该品种结薯早、抗晚疫病、薯形好、产量高,耐弱光且抗逆性强。中薯5号较抗晚疫病,薯形好、产量高。湘马铃薯1号早熟,60天即可成熟,该品种薯形好、产量高,但不抗晚疫病,栽培时应注意防治病害;此外,该品种结薯浅,最好采用黑膜覆盖栽培或后期培土。
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农户需使用脱毒种薯。当前我省开始大范围降雨,农户运回种薯后应避雨贮存。种薯堆码放时要有一定距离,并通风降温。
种薯切开播种 做好消毒措施
为降低成本,种薯要切开种植。由于种薯切块后容易失水,生产中一般于播种当天切开种薯。“切好的种薯要求每块30克左右,带1~2个芽眼。”胡新喜说,切种薯时,农户应丢弃腐烂带菌的薯块。
值得注意的是,农户切薯块时应准备两把切刀交替使用,切一个种薯立即换刀,并马上将切刀用75%酒精消毒。
“12月中旬以前播种的种薯不提倡催芽,如果1月播种则可以催芽。”胡新喜向记者解释,12月中旬以前播种的种薯一旦催芽,出苗提前容易遭遇晚霜死苗。
切块后的种薯一定要消毒,可预防多种病害。农户可准备2公斤甲基托布津和2公斤多菌灵,混入50公斤草木灰或滑石粉,再加入薯块混匀后播种;也可将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分别稀释500倍混匀,将薯块放入浸泡2~3分钟,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播种注意密度 配合覆膜栽培
“马铃薯播种密度为每亩5000株,深度10厘米左右。”胡新喜说,沟宽40厘米左右,垄面宽70~80厘米时可播两行,株距20~25厘米。湘马铃薯1号等结薯浅的品种播种时需芽眼朝下,可增加播种深度。
为促进马铃薯高产,农户可每亩施用80~100公斤15-15-15硫酸钾型复合肥。“播种后,农户通过沟施可节约肥料,为省工也可起垄前将肥料撒施在已经旋耕的地面。”
覆膜栽培的春马铃薯。
胡新喜指出,种薯播种后,农户应覆盖地膜。相比不覆盖地膜,覆膜栽培的马铃薯田间积水减少、晚疫病发病率降低,还可提早20天左右出苗、产量提高约50%。有条件的农户还可在地膜上搭建小拱棚,使马铃薯出苗更快,且可以防范霜冻。
此外,覆膜前,农户应整平厢面,使厢面中间高两边低呈龟背形,不易积水,在土壤湿润时喷施芽前除草剂;覆膜时,应根据土壤墒情覆盖地膜,土壤过干应等下雨后再覆膜;覆膜后,要清理田间厢沟、腰沟和围沟,做到“厢高沟深、沟沟相通”。围沟要深且宽,保证无降雨时田间无积水。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