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选栽培环境
选择甘薯栽种地块首先要考虑选择土壤或水源还未直接受到各类污染,前作未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满足绿色生产的条件;其次要考虑选择前茬未种过甘薯、背风向阳、地势高、靠近水源、土层深厚、透气、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块,保障甘薯产量和质量。
二、选用优质专用品种
种植户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具体选择不同用途专用型甘薯品种。淀粉加工用甘薯可选用湘薯98、商薯19、徐薯22等;鲜食用甘薯可选用湘薯19、普薯32、广薯87等;紫心甘薯可选用湘紫174、浙紫薯1号、徐紫薯8号、渝紫薯7号等。
三、苗床选择及育苗管理
1.苗床选择
苗床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高、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管理方便的地方;露地育苗或采苗圃选土质肥沃、至少两年内没种过甘薯和作过苗床的地方;永久性苗床使用前要严格消毒灭菌,床土更新,避免病害传播。
2.育苗方式
根据湖南地区春季气候条件,各地主要采用大棚薄膜覆盖育苗、冷床覆盖塑料膜育苗及酿热物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方式,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加温设备。
3.苗床准备
深翻施肥:床土深翻,结合深翻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使床土与肥料充分混合。
整地作畦:根据地势高低做成高畦或低畦。苗床大小根据育苗需要和薄膜宽度而定,一般畦宽1.8米配套2米的薄膜,畦宽2米配套2.2米的薄膜。苗床四周要修好水沟,以利排灌。
床土消毒:用2%敌克松溶液喷雾或者敌克松原粉2公斤进行苗床消毒。
4.排种
排种前先在苗床开好横沟,沟距0.6米,深0.25米,沟中亩施用1000公斤左右有机肥为底肥。排种时要注意分清种薯的头尾,将种薯的头部向上,尾部在下,并且种薯的头部压住前一层种薯的尾部1/3处,使种薯与地面形成15度的夹角。
5.用种量
甘薯出苗量与品种、种薯质量、苗床管理、剪苗次数等因素密切相关,出苗量随时间延长而成倍增加。薯块大小不同,其播种量也不同。大薯块多,用种量大;小薯块多,用种量少。一般苗床亩播种量为2000公斤,采用大棚育苗100公斤种薯可供应20亩大田夏薯栽插用苗。
6.苗床管理
前期高温催芽,有条件的可加温育苗,排种后可将床温调到35℃,保持3~4天,然后降至32℃~35℃范围内。
中期平温长苗,待苗齐后,注意逐渐通风降温,床温降至25℃~28℃,棚温前阶段的温度不低于30℃,1周以后逐渐降低至25℃左右。
后期低温炼苗,当苗高长到20厘米左右时,栽苗前5~7天,逐渐打开大棚,使床温接近大气温度。要根据气候变化灵活管理薯苗,晴天中午膜内温度较高,要把地膜两端揭开通风、炼苗,避免高温烧苗;阴雨天,薯苗不易发根长青,要把地膜两头盖密保温护苗、避免寒冷冻苗及霜冻死苗。
7.采苗
薯苗长到20~30厘米时开始采苗。采苗选用高剪苗方式可有效防止黑斑病的传播,操作要点注意在离开床土3厘米以上的地方剪苗。
四、大田栽培技术
1.机械化深耕作垄
起垄前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耕翻土壤2次,耙平整细,耕深以30~40厘米为宜。根据起垄方式和作业要求选择适宜起垄工具和作业方式。
小垄栽单行适于地势高、沙质土、土层厚、地下水位低、水肥条件差及生长季节短的地方,垄距0.7~0.9米(包沟),垄高0.2~0.25米;大垄栽双行适于低洼易涝、地下水位高和肥力高的春薯地块,垄距0.9~1.2米(包沟),垄高0.3~0.4米。
起垄方向要因地制宜,坡岗地的垄向与山坡垂直,平原地区以南北向较好;耕地含水量20%~40%能达到最佳作业效果;垄侧坡度角以45度为宜,有利于保肥、保墒和保持垄型的稳定性,有利于甘薯块根生长。
2.施足基肥
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数据,湖南地区一般每亩的基肥用量为菜枯饼约1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根据土壤情况适当补充少量钾肥。 基肥的施用应集中条施或穴施,这样肥料集中施在根系周围,流失少、吸收快、肥效高。
3.适时栽插
薯苗长度一般要达20~25厘米,具有6个展开叶栽插较好,尽量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 (第二、三段苗)。4月底至立秋前完成栽插,栽插愈早,产量愈高。一般春、夏薯每亩3000~4000株,秋薯每亩以5000~6000株为宜。
4.水肥管理
为促进幼苗和根系快长,常在插后7~10天,追施少量速效性氮肥。
在茎叶生长盛期以前,为促进早结薯早封垄,要巧施壮株肥。如果基肥和前期追肥足,幼苗生长良好,壮株肥可少追或不追,如需追施,应以栽后30~40天薯块形成后追施。追肥一般亩施氮素化肥10公斤,或有机肥50公斤,适当配合施用少部分钾肥。
有条件的区域可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该技术采用水溶性肥或杀虫、杀菌剂,利用滴灌技术实现水肥、水药同步滴灌,提高肥料及农药的利用率。不仅操作简便、投入低,还可在提高甘薯的产量、改善商品品质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及肥料、农药引起的污染。
五 病虫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1.农业防治
选用脱毒甘薯品种,实行2~3年轮作,深耕晒垡,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清洁田园,病株残枝及时带出田园,集中处理。全生育期防止沟内积水。
2.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诱杀、性诱剂等措施防治害虫。每亩大棚内挂黄板40块,均匀挂在棚内离植株顶10~20厘米处,防治蚜虫和粉虱危害。
3.生物防治
利用自然天敌如丽蚜小蜂、蚜小蜂等对蚜虫、粉虱自然控制。
4.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393的规定,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