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稻田综合种养系列之稻蟹共作

2024-03-08 02:46 作者: 湖南省水产技术体系专家 来源: 189296 次阅读

  稻蟹共作核心技术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稻田栽插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保证水稻一行不少,一穴不缺,通过测土施肥、四周开挖环沟,投放大规格扣蟹,科学投喂,达到水稻增产、河蟹规格大的目的。此技术适宜我省水稻产区。

timg (3).jpg

  一、稻田选择

  稻田面积以3~10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无外源性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

  二、田间工程

  1.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加高至50~60厘米,顶宽50~60厘米,底宽100厘米左右。夯实田埂以防河蟹挖洞逃跑。

  2.开挖蟹沟 在距田埂内侧1米左右处开挖环沟,沟宽35~50厘米、深40厘米左右。田亩较大时可挖“田、目、日”字形蟹沟。田间工程应在泡田耙地前完成,耙地后再修整一次。

  3.防逃设施 稻田插完秧在蟹种放养之前设置防逃墙。防逃墙材料宜采用防老化的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折成双层,下端埋入泥土中15~25厘米,出土部分高50~60厘米。将塑料薄膜拉直,向池内地面折成80º~90º角。紧贴塑料薄膜外侧每隔50~90厘米插一个木(竹)桩,用细铁丝或线绳固定。防逃膜不应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拐角处应呈弧形。进水口(管)加防逃网。

  三、田块消毒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田块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00~150克/平方米,漂白粉用量为7.5~15克/平方米。

  四、蟹种放养

  1.蟹种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且体色光泽的1龄扣蟹,规格以100~140只/公斤为宜。

  2.蟹种暂养

  (1)暂养时间 4月中旬至5月上旬,扣蟹购进应先放小池暂养,待稻田禾苗分蘖、肥施完成后再将蟹种放入稻田,各地放养时间有所差异。扣蟹一般需暂养50天左右。

  (2)暂养池 暂养池面积占养蟹稻田面积的10%~20%,池深1米,水深0.5米以上。

  (3)暂养 密度为2000~3000只/亩。不应直接放扣蟹入池,应将装扣蟹袋放入池水中反复浸泡2~3次,每次间隔3~5分钟,使河蟹适应池水环境,再用浓度40~50克/升的食盐溶液或浓度20~4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经消毒后,打开网袋,让扣蟹自己爬入水中。

  (4)暂养管理 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投喂2次,早晨投喂日投量的1/3,傍晚投喂日投饲量的2/3。根据河蟹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定期换水,促进河蟹正常蜕壳生长。

  3.稻田放养 稻田蟹种放养密度为400~600只/亩。

  五、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

  (1)动物性饲料:小鱼小虾、螺蚬蚌肉、畜禽加工下脚料、丝蚯蚓等。

  (2)植物性饲料:豆饼豆渣、小麦、玉米、瓜菜类及各种水草等。

  (3)配合饲料: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

  2.饲料投喂 投喂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定时:每天投喂2次,早晨6时至7时投喂一次,傍晚5时至6时投喂1次。

  定位:每次投喂固定位置,将饲料放在距田埂30厘米的田面上。

  定质:饲料应新鲜无腐败变质。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应搭配投喂。“两头精,中间粗”,即6月多投喂动物性饲料,7~8月河蟹生长旺季,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并重,多喂一些水草;8月后多投喂动物性饲料。

  定量:日投饲率为10%~15%。每天检查河蟹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每天投喂以傍晚投喂为主,上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傍晚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有条件的可以投喂配合饲料。

  六、日常管理

  1.水质调控 春季稻田水位保持在10厘米左右;夏季高温季节,稻田水位保持在20厘米左右,应视水质情况灵活掌握换水,换水时间控制在3小时内,水温温差不超过3℃,一般先排水再进水,注意把死角水换出。每20天左右可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按蟹沟面积计算,生石灰用量为5~8公斤/亩。

  2.巡视检查 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河蟹生长及吃食情况是否正常、有无病死蟹以及田埂是否漏水,检查防逃设施有无破损,进排水口的防逃网有无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防止水蛇、老鼠、青蛙、大型鸟类等天敌进入田中。

  3.蜕壳期管理 蜕壳前后勤换新水,蜕壳高峰期可适当注水,不应换水。蜕壳期前2~3天,人工饲料中可添加蜕壳素。

  4.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严把蟹种、底质、水质消毒三个环节。发现蟹病及时治疗。

  七、捕捞

  9月上旬可开始采用地笼网、灯光诱捕等方法捕捞,应注意保持河蟹附肢完整。

作者:湖南省水产技术体系专家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