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南和西南省份植保部门调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冬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云南和四川冬小麦、广东和广西甘蔗田个别县见虫。
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6省(区)113个县(市、区)查见幼虫,当前发生面积近50万亩,累计发生面积60.8万亩,玉米和小麦分别发生58.9万亩和1.9万亩,累计防治面积170.4万亩。
发展趋势
从目前虫情看,华南和西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已度过最冷时段,目前虫源地即为周年发生区,春季可为南方省份直接提供有效虫源。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其发育速率将加快,种群数量进入加倍繁殖阶段,且华南和西南大部2月份降水偏多,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有利。因此,南方省份应及时布设性诱和灯诱设备,及时了解周边区域发生动态,增加田间普查频次,准确发布预报,指导开展早期防控。
什么是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是杂食性害虫,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
该蛾孵化的幼虫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马铃薯等80多种植物,致其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
草地贪夜蛾尤其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实际上,草地贪夜蛾繁殖能力远超当前玉米的头号害虫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成蛾每晚可飞行100公里,且具备繁殖倍数高、孵化的幼虫暴食危害重等特点,防治压力巨大。
2019中国见虫面积超1500万亩
2018年以来,草地贪夜蛾在亚洲逐年向北、向南扩展,发生程度越来越重,已扩散至亚洲16个国家。
2019年1月,云南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5月开始快速传播蔓延,农业农村部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西南、华南地区呈片状发生,江淮、黄淮海、西北地区点状见虫,东北地区没有见虫。
2019年,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的作物为玉米,此外在小麦等其他17种作物和5种杂草上也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危害的迹象。
今年草地贪夜蛾可能全面爆发
“2019年的草地贪夜蛾只是一些试探性进攻,2020年将可能是全面爆发的一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2019年年末接受采访时表示,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表示:“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可能要比2019年更复杂。2020年,境外虫源的持续迁入和本地虫源的生长,会导致种群数量远远超过2019年北迁虫源。此外,2020年春季向长江流域迁飞的时间会比2019年提前一个月左右,相应的,它蔓延到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迁飞的时间也会早,此时正是黄淮海夏玉米的苗期、北方春玉米的新叶期,因此造成的危害肯定会比2019年更大。”
最新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0年2月20日印发了《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的通知。根据2019年各地草地贪夜蛾防治用药效果调查,经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评估,现将农办农〔2019〕13号文件发布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优化调整如下:
一、单剂(8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
二、生物制剂(6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
三、复配制剂(14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铃脲、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茚虫威。
本推荐名单有效时间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