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一季超级稻+小龙虾”模式中小龙虾养殖要点

2024-03-08 02:46 作者: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龙继锐 来源: 282472 次阅读

   1.虾苗投放前准备

  (1)清田消毒。施苗前7~10天,稻田用生石灰带水对环沟进行消毒,每亩用量100公斤。

  (2)消除残留的农药。推荐解毒宝、百毒解,可短时间快速降解各种毒素。

  (3)水草种植。以伊乐藻、 菹草为好,一般12月至翌年2月,围沟每隔7~10 米种植一株;田沟中,每隔3~4米,翻耕1~2米的栽草区,水草呈“S”型种植,种植1团草,每亩用草量30公斤;3月底4月份初,田沟水草覆盖率面积达60%~70%。

timg.jpg

   2.种虾投放

  (1)虾种放养。应选择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容器内水温与田中水温差控制在1℃~3℃。虾苗放养规格为3~5厘米,放养密度每亩3000~4000尾。虾种投放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虾种。

  (2)投放亲虾

   方法一:在第一年的9~10月,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规格为15~30克/尾的亲虾10~15公斤 (人工培育的虾苗)。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使亲虾适应水温。以后每年7月烤田之后,每亩补放亲虾5~10公斤。

  方法二:3月底4月底,放养规格120~300尾/公斤的虾苗,每亩放养25~30公斤,多点投放至稻田的边坡浅水区,让虾苗自行爬入田中,活力不强或接近死亡的虾苗应及时捞出。

  (3)亲虾来源。亲虾应从养殖场和天然水域挑选。

  (4)亲虾选择。选择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的亲虾;体大,雌雄性个体重都要在35克以上;亲虾雌、雄性都要求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这一标准为通用标准,凡符合之一标准的亲虾,就是标准亲虾。

  (5)亲虾运输。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虾筐按雌雄分装, 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湿润,避免太阳直晒, 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3.饲养管理

  (1)施肥。12月~翌年1月,每亩施发酵腐熟的畜禽粪150~200公斤,分2~3次施用;翌年春天3月中旬,根据水质肥度,每亩补充施发酵腐熟的畜禽粪100~150公斤。

  (2)投饵。龙虾为杂食性,荤素饵料比例要适宜。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 蛛蚌肉等,植物性饵料有大豆、花生米、玉米等。刚下塘时以稻田沟中红虫辅以小杂鱼、肉糜为主;虾苗长至6~7厘米时,投喂轧碎的鲢鱼肉或螺蚌肉及豆粕植物性饲料。中小虾按体重的20%投喂,成虾按体重的5%~10%投喂。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1次,晚上按全日投饵量的70%~80%投喂。

  3~6月,当水温达16℃以上时,每日傍晚投喂1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虾的摄食情况调整。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饲料应沿环沟周边浅滩及田面均匀泼洒。要经常观察虾的摄食情况,并根据水温、水质和摄食情况调整投喂。

  4.水质管理

  (1) 不种稻时,平时田面水层应保持在20厘米,每3~5天加注1次新水,每10~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田中水的1/5~1/3,1个月彻底换水1次。

  (2) 种稻期间,按秧苗需求管水,保障围沟基本水位及水质;稻谷收割后 至翌年整田插秧前,按照“浅—深深”的办法,搞好水位管理,即10~11月保持田面水深10~30厘米的水位,12月~翌年2月保持水位至40~60厘米深水位,3~4月上旬水温回升时保持10~30厘米的浅水位,4月中旬~5月底保持30~50厘米的深水位。

  5.清除青苔

  3月中旬,选择晴天,用生石灰杀青苔,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化浆趁热均匀泼洒在青苔上。

  6.成虾捕捞

  (1)捕捞时间。养殖120~150天后即可捕捞, 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水温15℃以 上时可捕大留小,到6月上旬捕捞结束。

  (2)捕捞工具。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厘米,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成虾规格宜控制在25克/尾以上。

  (3)捕捞方法。采用网目2.5~3厘米的大网口地笼进行捕捞。开始捕捞时,不需排水,直接将虾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之内(第二次捕捞只在虾沟内进行),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中水排出,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再集中于虾沟中放笼,直至捕不到商品小龙虾为止。

  7.亲虾留存

  由于稻谷收割前要排水晒田,此时有部分虾顺水进入围沟中,还有部分虾在稻田中打洞,因此稻田中打洞的小龙虾就作为亲虾保存下来,环沟内的成虾可以全部起捕销售。

来源: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处

作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龙继锐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