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适用地区与产量目标
适用区域:“马铃薯—中稻”连作栽培技术适用于中低海拔地区、地势平坦、土质为壤土、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排涝方便的一季中稻高产区。
产量目标:马铃薯亩产鲜薯2000公斤(折合主粮400公斤)、超级杂交中稻亩产800公斤,两季合计周年亩产粮食1200公斤。
二、主要技术措施
1.马铃薯种植技术
选用脱毒良种:选用熟期早、产量高、品质好、抗晚疫病强的品种,如兴佳2号、费乌瑞它、中薯5号、鄂马铃薯10号、青薯9号等,尽量选用脱毒种薯。
精细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稻田,中稻收获后尽早翻耕,12月上旬将土块耙细,开好腰沟与围沟。整地时做到深耕细耙、除去杂草、石块、打碎土坯、整细整平。推广机械耕整、播种。
适时早播: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力求早播。一般于12月中下旬至元月上旬播种,出苗到收获60天左右成熟,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收获。
合理密植:采用地膜覆盖、高垄双行栽培。按100厘米(含沟)分厢起垄,垄高25厘米,垄宽67厘米,沟宽33厘米,宽行中种两行马铃薯,退行穴距25~ 28厘米,每亩4500~5000蔸。
施足基肥:马铃薯在生长前期和中期需肥量较大,必须重施底肥。覆膜栽培要求一次性施足基肥。做垄前,每亩施畜禽粪1000~1500公斤作底肥,撒施于垄沟内混匀,不与种薯直接接触,复合肥50~60公斤,施用于两种薯中间,相距种薯10厘米,以防伤芽。
播种覆膜:一般选用40~50克小整薯播种,亩用种量200公斤左右。播种深度8~10厘米,种块切口向下,芽眼朝上;覆土后喷除草剂,每亩用芽前除草剂(金都尔、乙草胺等)100毫升对水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再在垄面覆盖幅宽120厘米的地膜或者微膜,四周用土严压实。
破膜引苗:播种1个月后在2月上中旬气温回升时种薯陆续出苗。幼苗开始出土时,要及时用小刀或手指对准苗位在膜上擢一小孔,引出幼苗,并用细土将膜孔压严,以利保温。
及时追肥:非地膜覆盖栽培,当出苗达3~4片叶时,每亩施尿素4~5公斤,或碳酸氢铵25~30公斤,相距种苗10厘米以上并进行浅中耕、培土,促苗齐苗壮。
田间管理:田间要起腰沟和围沟,做到沟沟畅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住田干,防止春雨渍害。若遇干旱,要及时抗旱,可灌穿沟水,以浸湿垄土。
防治病虫:我省春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虫害主要有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
防治虫害使用40%乐果乳剂、5%卡死克乳油等药剂对水喷雾。病害尤其是晚疫病要以预防为主,齐苗后每天到田间察看,3月下旬就要开始用易保或代森锰锌预防;当大田发现有马铃薯晚疫病病株时,一定要及时用杜邦克露、嘧菌酯等治疗性药剂,7~10天喷施1次。
适时收获:马铃薯于4月底至5月初待地上部分植株茎叶脱落时即可收获。收获时要注意选择晴好天气。收获的薯块应适度放在太阳下晾干表面水分,轻收轻放,挑选表面无破损无病虫害薯块为商品薯,适当进行分级,采用网袋或纸箱包装上市。
2.超级杂交中稻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中稻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采取旱育秧、软盘育秧、机插集中育秧以及“双两大”两段育秧,培养多蘖壮秧,秧龄35~40天左右。旱育秧大田每亩备足苗床30平方米,于播种前7~10天翻挖、整细、整平,每亩苗床撒施腐熟蓄禽粪50公斤,用薄膜覆盖,防止阴雨天气延误播种时间。
种子处理:用咪鲜胺浸种防治恶苗病,即用5毫升咪鲜胺对水2.5~5公斤, 可浸泡1.5~2.5公斤种子,浸12小时。晚上用清水冲洗晾干浸泡后的种谷,于播种当天每公斤种谷用“旱育保姆”300克均匀拌种。
苗床处理:播种后盖细土1~2厘米,喷清水将盖种土湿润;用丁草胺、辛硫磷对水喷雾,防治苗床杂草和地下害虫;然后拱膜覆盖,拱高30厘米,四周盖土压实,防止大风刮揭薄膜。
苗期管理:出苗前不揭薄膜,出苗后至2.5叶前,晴天揭两头通风,防止烧苗,晚上盖好;2.5叶以后,晴天日揭夜盖,阴雨天盖膜,并逐渐炼苗;2.5~2.7叶时施“断奶肥”,每平方米苗床约施稀薄粪水3公斤;3叶以后,每长1片叶浇施稀薄粪水1次,移栽前5天施“送嫁肥”,每亩大田的苗床30平方米用尿素200克对水200公斤泼浇。秧龄34~40天、叶龄4.5~5.5叶时移栽。
合理密植,规格移栽:确保大田栽插密度,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根据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分蘖特点,大田移栽一般采取宽窄行栽插。
人工插秧:行距30~33.3厘米,株距16.6~20.0厘米,每亩1.1万~1.3万蔸。划行或拉绳索做标记移栽,每蔸插2粒谷秧,确保亩插5万~5.5万基本苗。
测土配方,合理施肥:超高产示范田块分类进行土壤取样检测养分含量,进行科学配方。一般亩产800公斤以上,中等肥力稻田总的施肥水平。强调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穗肥,叶面补肥。基肥以畜禽粪、菜枯等有机肥为主。
合理灌溉,适时控苗:超高产栽培须提前开好丰产沟,沟深30厘米,宽20厘米左右,便于排灌或晒田。插秧后7天内田间水层2~3厘米,确保不浮苗、能活蔸、不伤蘖,促进分蘖。
适时晒田控苗:当田间每亩苗数达15万~16万苗时,排水晒田。晒田要达到田间有细裂、人踩不陷脚,叶色明显落黄,促进根系深扎,控制无效分蘖。破口抽穗期保持田间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以露为主,改善土壤通气能力增强根系活力,确保后期不早衰。收割前1周断水,以便机收。
防病虫害:苗期防治稻秆潜蝇、二化螟和叶瘟;分蘖期预防叶稻瘟,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破口期和齐穗期预防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等。
适时收获:超级稻二次灌浆的特点明显,需田间稻谷成熟度至九成时,抓住晴天用收割机收割。
来源: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处
作者: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张其茂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