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鲈鱼住进“科技房” 亩产提升效益增

2025-04-23 08:51 作者: 向莉莉 席加军 来源: 8113 次阅读

4月17日,在衡阳县西渡镇,湖南近山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内,3个直径6米的圆形养殖池中,鲈鱼、鳊鱼和鳜鱼成群游弋,不时跃出水面,养殖场地的改造建设正有序推进。该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通过创新的“厂房养鱼”模式,实现了渔业养殖的集约化、高效化和生态化发展。

据介绍,在开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前,该公司的几位负责人曾尝试传统鱼塘养殖,但因地表水的水质难以控制,导致鱼类品质和产量不稳定。2020年,该公司在衡阳市农业示范园投资新建了这个占地27亩的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通过生物过滤、增氧调控等先进技术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基地技术负责人许港介绍,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有智能化、可控性强和回报快等特点,不仅实现了“北鱼南养”“海鱼陆养”等突破,还能进行全季节、全地域的无差别养殖,同时高密度养殖显著提升了产量。

“与传统养殖相比,我们的用水量减少了90%以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控制养殖环境,鱼类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许港进一步解释说,“采用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一个直径6米的圆池单批次最高可养殖2000公斤鱼。”

目前,该基地已建成4个圆形养殖池和4个六边形养殖池,另有35个方形池正在改造中。这些养殖池预计今年6月底全部投入使用,将以鲈鱼养殖为主,鳜鱼为辅。届时,基地全年仅鲈鱼产量就可达近600吨。

除成鱼养殖外,基地还配套建设了孵化池。通过购买鲈鱼鱼卵进行孵化,基地在满足自身每年50万~60万尾养殖需求的同时,还能以每尾1元左右的价格向邵阳、郴州等周边地区销售约200万尾鱼苗。

基地正在试点的“鱼仓”模式也是一大创新亮点。许港解释道:“我们通过收购优质商品鱼进行暂养,既能保证稳定给客户供货,又能获得差价收益。”

“基地新建投产的圆形养殖池,不仅养殖密度大,运营成本也较低,非常适合小型养殖户推广。”衡阳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股廖云峰表示,这种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兼具节约土地和环保优势,为全县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