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张正和:返乡养兔蹚出绿色致富路

2025-04-23 08:51 作者: 皮运楚 张芬 来源: 6941 次阅读

4月7日,在桑植县廖家村镇咱家村,桑植县朋家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兔舍内,6000余只伊拉兔正在排列整齐的笼中进食,合作社负责人张正和穿梭于种兔繁育区与幼兔成长区之间,仔细检查兔子的生长情况。

张正和曾在外贸行业打拼10余年,2020年,他经营的外贸公司因订单锐减陷入困境。为寻找新机遇,他转向农业领域。考虑到家乡廖家村镇以农业产业为主,他决定返乡二次创业。

“在农村可选择的创业项目无非种植或养殖,肉兔作为消费品,市场缺口大、前景好。”通过考察四川、广西等地的养殖基地,张正和发现肉兔养殖周期短、需求稳定,最终选择了养殖伊拉兔。

为了养好兔,毫无养殖经验的张正和,白天在兔舍观察记录,晚上研读专业书籍,并自费参加技术培训。然而,养殖初期因经验不足,幼兔死亡率居高不下,张正和不断调整饲料配方、优化环境管控,幼兔成活率才逐渐提高。现在,合作社肉兔的配种、繁育和治病等都是张正和负责。

在饲料加工车间,甜象草、豆粕、黄豆、玉米等原料经过科学配比制成颗粒饲料。张正和介绍说:“我们自己加工饲料,配比更科学还不含抗生素,因此养殖的肉兔品质更好。此外,到突发情况也不愁饲料供给问题。”

合作社还引进了一套自动清粪系统,可将每日产生的养殖粪污集中输送至发酵池,无害化处理为有机肥。张正和告诉笔者,这些有机肥不仅可以用于甜象草和玉米的种植,还能以每吨180元的价格外销,“去年仅卖有机肥一项就增收上万元,还节省了清洁的人工成本”。

自2021年成立以来,合作社年出栏肉兔达3万只,年产值突破120万元,产品销往四川、广西等地。在张正和带动下,咱家村已有3户村民开始家庭养殖。

“计划将种兔扩至3000只,年出栏量提升至20万只,届时对玉米、甜象草等原料的需求更大,周边的村民都可参与到种植和收割中来,大家都能有活干、有钱赚。”张正和说道。

目前,合作社正加快研发麻辣兔丁、冷吃兔等产品,推动产业向深加工领域延伸。通过“标准化生产+绿色循环+联农惠农”的创新实践,张正和完成了从外贸商人到“兔司令”的转型。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