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禾苗长得多好!”4月17日上午,衡阳县西渡镇青里村的田野上,种粮大户颜志刚指着田间刚插下的早稻禾苗开心地介绍道。今年,他种植的560亩早稻全部采用工厂化育秧技术,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健壮。
颜志刚是青里村的种田能手,自2015年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水稻。2024年以前,他一直采用传统的小拱棚育秧方式。“不算种子钱,每盘秧的育秧成本大约是1.5元。”他介绍说。
2024年,他首次尝试工厂化育秧,将种子交给邻村的育秧工厂代育,每盘秧支付5元服务费。今年,他又将全部秧苗委托给村里的育秧工厂培育,每盘秧需要支付3.5元育秧服务费。
“那你为什么选择工厂化育秧?一亩田平均用40盘秧,成本就多出了80元!”听了颜志刚的话,记者满脸疑惑地问道。
颜志刚哈哈大笑起来,“种田人最关心的是产量,育秧工厂的秧苗质量好、便于机插,也能让水稻更高产!”他算了一笔账,“去年采用育秧工厂的早稻秧苗,平均亩产提高了100公斤,这账怎么算都划算!”
西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蒋香兰笑着接过话茬,算起了经济账:传统育秧方式下,一台插秧机1天只能完成10亩田的移栽,而采用工厂化育秧后,效率提升至每天50多亩;更重要的是,工厂培育的秧苗根系干净整齐,避免了传统方式中泥土夹杂石子损坏插秧机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机械故障率和补苗成本。
“以前自己育秧,经常出现苗情不均的情况,机插时空蔸多,补苗的人工成本高不说,还影响产量。”颜志刚说,“现在工厂化育秧的秧苗质量稳定,插下去基本不用补苗,产量自然就上去了。”去年,他的早稻平均亩产突破500公斤,比往年提高了25%。
“水稻产量上去了,稻谷也不愁销。我种的是优质稻品种,已经和湖南角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签了订单,收割后就直接卖给他们。”看着田间嫩绿禾苗,颜志刚脸上洋溢着笑容。560亩早稻的插秧工作已接近尾声,丰收的景象仿佛已在眼前。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