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黄檗为伞药作伴 林下养鸡地生金

2025-04-16 12:02 作者: 李保 袁胜丰 来源: 6282 次阅读

4月10日,在安化县滔溪镇新联村采莲界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黄檗树林下,一群群土鸡正在悠闲觅食。这片占地200亩的生态种养基地,通过“黄檗+黄精+土鸡”的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2016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刘盛堂夫妇返乡创业,承包了200亩荒山。同年11月,他们开垦部分山地,种植了1.5万余株黄檗树。2017年,夫妻二人又将剩余的90亩荒山全部种上黄檗。2020年,随着黄檗树成林,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刘盛堂在林下套种了黄精,形成了“林药结合”的种植模式。

“黄檗喜光,黄精耐阴,二者搭配相得益彰。”刘盛堂解释道,黄精不仅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其落叶腐烂后还能为黄檗树提供天然有机肥,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

由于黄檗树定植后7~8年才能收获,黄精也需要4~5年的生长周期,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2023年,刘盛堂尝试在黄檗林下养殖土鸡,首批投放了1200只鸡苗。

“鸡群在林中自由活动,既能松土、除虫,减少农药使用,鸡粪又成为黄檗和黄精的优质肥料。”刘盛堂介绍说,这种生态循环模式每年每亩地可节省120元种植成本。

为确保鸡肉品质,刘盛堂每天都会用竹竿驱赶鸡群在山林间奔跑,增加鸡的运动量。“我们的鸡每天要跑3~4公里,再加上天然饲料,肉质比普通商品鸡更加紧实”。

首批土鸡上市后,供不应求,为他带来4万多元的纯利润。

为提升养殖效益,刘盛堂不断探索完善养殖技术,致力于打造集养殖、孵化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因此,尽管2024年市场行情低迷,但刘盛堂的生态土鸡却凭借优良品质实现价格逆势上涨,全年出售土鸡4000余只,纯利润达12万余元。

此外,基地的鸡蛋也通过订单模式销往安化县内多家单位,并与外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在鸡和蛋都供不应求,经常需要提前预订。”刘盛堂说。

与此同时,黄檗树和黄精也陆续进入收获期。2024年11月,刘盛堂出售首批1000余株黄檗树,获利15万元。他预计,2016年种植的1.5万株黄檗树在今年全部售出后,纯收入将超过200万元;种植的黄精出售后,利润可达30多万元。

“黄檗树下种黄精、养土鸡,是一条综合种养致富的好路子。”刘盛堂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生态养鸡产业链,推动孵化、养殖、销售一体化发展,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致富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