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桂东县桥头乡侠头村的粽叶基地内,种植大户陈登辉正带领工人们忙着挖掘粽叶苗,他激动地说:“大家加油挖,今天有1300株粽叶苗订单需要送到井冈山市的客户手中!”开春以来,该基地的粽叶苗销售额已突破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
“我们乡野生粽叶资源丰富,但过去缺乏系统规划,村民仅靠零散采摘,增产创收有限。”该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郭湧才介绍道。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创新提出“五边”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利用林边、路边、河边、溪边、屋边等闲置土地规模化种植粽叶。这一举措既破解了耕地“非粮化”整治难题,又盘活了荒废土地资源,让“五边”荒地长出了“金叶子”。目前,全乡人工种植粽叶面积超过1万亩,亩产值达6000~8000元,年综合产值突破1亿元。粽叶产业带动户均增收1.8万元,较三年前实现翻番。
顺义村黄泥排组村民邱昌祥介绍:“以前屋边的荒地杂草丛生,现在种上粽叶,不但环境美了,也增加了收入。2024年我们家摘粽叶就赚了4万多元!”
“桥头的粽叶韧性强、香味浓,江浙、广东等地市场需求旺盛。”郭湧才表示。为持续提升粽叶产业竞争力,乡党委通过“夜校”培训模式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邀请农技专家、种植大户传授粽叶管护现代农业技术。累计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品种优化、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发展难题,群众发展粽叶产业的热情更高了。
桥头乡还以粽叶为媒,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连续举办的“客家文化美食节”推出了粽香米粉鹅、粽叶蒸笼粸等特色菜肴,将传统粽叶融入现代餐饮,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及餐饮增收500余万元。此外,该乡还打造了百亩粽叶示范基地,游客可体验采摘、包粽子等民俗活动,带动周边乡镇民宿、农家乐蓬勃发展。通过与第三产业融合,让粽香飘出“新业态”,形成了“游在桂东,吃在桥头”的品牌效应。
依托“春采茶叶、夏摘粽叶、秋伐竹木、冬挖竹笋”的四季产业格局,桥头乡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四季有收入”。目前,该乡已发展优质茶园3万余亩、种植粽叶1万余亩,优抚南竹4万余亩,形成了“两叶一竹”特色产业集群,村集体年均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