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笔者走进双峰县花门镇春山村金惠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富硒油菜薹种植基地,放眼望去,鲜嫩的绿色在阳光下格外诱人。一棵棵绿油油的富硒油菜薹华丽转身成为市场新宠,为餐桌添上了“春天的味道”。
“我们种植的富硒油菜薹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合作社负责人阳建章和农户们从早晨6点多一直在田里忙着采摘油菜薹,称重、捆扎、装袋、入箱……2小时后,3000多公斤富硒油菜薹整齐地装车发往长沙,再过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送到客户手中。
“这个是可以生吃的呢!”春山村村支书贺权义走过来,顺手拿起一棵油菜薹,剥掉其“外衣”直接开吃,“味道很好,清脆爽口、汁水丰富、香味浓郁”。合作社种植的硒滋圆2号富硒油菜薹是该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合作的一项推广成果,不产油菜籽,作为食源性蔬菜食用。
“因为是新产品,观望的人比较多,没想到富硒油菜薹竟然这么受欢迎。”阳建章说,合作社采取的是“稻—稻—菜”模式,从10月开始育苗,晚稻收割后开始移栽,生长周期只有45天。油菜薹本身在生长周期内病虫害很少,基本不需要施用化肥农药,7~10天可以采摘一茬,从头年12月开始一直可以采摘到翌年4月初,完全不影响早稻的种植。合作社种植的近400亩富硒油菜薹,平均亩产达1500公斤,亩产值约5000元,主要销往广东省和省内长沙、娄底和双峰等地,可实现当年投产、当年丰产、当年增收。
“市场对富硒油菜薹的分拣质量和货运时间要求高,去年年底我们是试种阶段,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因此在供货质量和时限上也面临了不小的挑战。”花门镇党委书记阳兰树介绍,在双峰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富硒油菜薹的种植取得了“开门红”,今年花门镇将加大推广力度,全力打造一款“产业强、村民富、村庄美”的稳收产业,让“小产业拉动村兴民富”,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