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上,果冻橙似金珠般缀满枝头。采摘、包装、运输……果园里欢声笑语,一派繁忙景象。
湘西州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培优品种、提升品质、唱响品牌,茶叶、油茶、柑橘、猕猴桃、中药材、烟叶、蔬菜、特色养殖8大特色产业总面积突破400万亩,“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优品种,孕育“金种子”
2024年,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猕猴桃喜获丰收。“菖蒲塘的猕猴桃品质好、味道甜,当季我们公司两次共来了300多人采摘。”游客肖女士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菖蒲塘村考察,鼓励大家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特色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当时,村里的猕猴桃“米良一号”产量高但卖不起价。品质优的红心猕猴桃价格是“米良一号”的10倍,但种植难度大,而且容易发生溃疡病。
菖蒲塘村邀请猕猴桃专家进村改良品种。历经努力,2023年菖蒲塘村水果产业产值超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2826元。10年间,村民收入翻了4.9倍,村集体收入翻了70倍。
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湘西州持续推进品种培优,优质品种不断涌现。
2024年4月,吉首市西门口村马铃薯产业基地迎来大丰收。专家盘点发现,科技育种的果实——“沃土5号”和“中薯早44”2个新品种,相较老品种“兴佳2号”的亩产量,分别提高260公斤和225公斤,亩产值分别增加520元和450元。
风味独特的泸溪玻璃椒,远销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靖黄金茶1号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龙山百合收集和保护600余个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凤凰苦荞、永顺莓茶、松柏大米入选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名录;永顺莓茶、永顺大米、龙山百合、乌龙山红茶、湘西黄金茶入榜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提升品质,科技强农
走进永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大数据中心数屏联动,26个种植基地的土壤、气候、虫情、产量等实时更新,为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
永顺县先后组建成立官春云院士工作站、刘仲华院士永顺县莓茶研发推广工作中心等,推广实用新技术16项;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度合作,乡村振兴特派员指导全县特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发展。
湘西州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10余所农业科研院校,建立交流合作机制;探索“院企合作”科研新模式,茶园覆膜栽培快速成园技术、酿酒高粱绿色高效技术等10余项绿色高效技术得到快速转化应用,累计推广面积3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15亿元。
唱响品牌,含金量提升
龙山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卷丹百合产区。该县加强品牌推介,筹办龙山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暨产销对接大会,协调对接江南大学优化设计区域公用品牌的名称、口号、产品外包装等,不断增强品牌吸引力、影响力,“土特产”叫得更响、卖得更俏。如今,龙山百合已成为全县4.1万余种植户的“幸福花”。
保靖县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争创优势农业品牌,动员知名网红主播,开展直播带货网购促销活动。“保靖黄金茶”以40.9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4中国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TOP50”第35位,综合年产值23.16亿元,带动10万名群众增收致富。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立足红色资源,湘西州积极打造“十八洞”品牌。目前,全州拥有十八洞系列品牌产品32个,广销全国各地。其中,“湖南花垣十八洞”商标品牌入选全国首批“千企百城”名单,十八洞山泉水获评“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十八洞黄金茶进军国际市场,获世界绿茶评比会金奖;十八洞苗绣为当地百姓创造经济效益1600多万元。据第三方机构评估,“十八洞(村)”品牌市场价值达20.88亿元。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