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记者从省林科院获悉,该院承担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楸树优良种质规模化繁殖与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日前完成绩效评价。项目主持人、省林科院刘振华博士介绍,楸树自古就有“木王”之称,项目种植的700亩楸树不仅为龙山县储备了珍贵用材林资源,还将沿着龙山县大灵山旅游通道,在原本石漠化的地块形成连片花海景观,助力该县大安乡打造“农文林旅”乡村游。
楸树是紫葳科梓树属高大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和园林观赏树种,栽培历史已有2000余年。马王堆汉墓中的棺椁,据考证即为楸树所制。楸树适宜作为建筑、家具、造船、桥梁、乐器等用材。目前国内楸树木材市场价格昂贵,中小径材每立方米价格达2000元以上,大径材(胸径超过26厘米)则超过6000元,是一般树种木材价格的5~10倍。通过品种选育,楸树栽植20年左右能够达到大径材标准。
“目前在龙山推广的是楸树良种嫁接苗。”刘振华告诉记者,楸树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往往出现只开花不结实、种子发芽率低,以及扦插生根困难等问题。为突破楸树实生繁殖困难问题,项目组开展相关研究,总结出楸树高效嫁接繁育技术体系和高频高效组培技术体系。
近年来,大灵山吸引了大批游客,项目实施地处于游客前往大灵山的必经之地。楸树的枝叶和花朵均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楸树栽植后2年几乎不用抚育管理,栽植5~6年能够开花,有望形成700亩连片楸树花海。
为缓解楸树造林前期收入低的问题,项目组计划在楸树林下种植黄精、淫羊藿等药材,发展林下经济。加上楸树的嫩叶和花均可食用且数量多,可以采集部分嫩叶和花制成食品销售。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