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舍俨然、鸟语花香、巷角整洁……这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美丽农村愿景。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石家峪村民看来,这样的“美事”就在眼前。
近年来,石家峪村通过“两山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施环境全面整治,村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开。
“两山币”换来新生活
“现在我每天都会将垃圾分开收集投放,争取拿到500个‘两山币’,下一个季度我家还要争取村里‘最美家庭’评选。”73岁的粟春妹笑着说。自石家峪村依托“两山币”推行垃圾分类以来,粟春妹把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已经成为全村标杆。
从昔日 “苍蝇伴奏,污水沾脚,尘土掩面”的软弱涣散村,到如今“路面整洁、垃圾归类、花红柳绿”的美丽新农村,短短几年时间,石家峪旧貌换新颜,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村庄变形记”,摘得“环境卫生全区排名第一”“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这是该村“发行”的“两山币”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9年7月,石家峪村作为张家界首个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进行打造,模拟银行存储理念,建设了“两山银行”。村支部书记向佐玉介绍,具体做法是,“两山银行”为每一个村民家庭存储虚拟的“两山币”100个。村民遵守村规民约,主动清理山间垃圾,帮忙调解邻里纠纷等,获加分奖励,以“两山币”的形式存入“银行”;村民在门口堆放垃圾、打牌赌博则扣分。年终“盘点”,根据币值进行奖励。
“以‘两山币’推进乡村治理的模式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吸引了周边很多单位前来学习先进经验。”驻村第一书记覃先平说,实行垃圾分类,村容村貌变美了,农民文明程度提高了,乡村游热了,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这条路,走对了!
发扬四“憨”拆违建
“山上的老木屋搭建有些年头了,不仅漏水,蚊虫还多,现在村里干部喊拆,我们也要配合拆。”1993年,吴家铺组村民伍仕高修建了木屋。几年后,他家建了新房。但习惯了在老房子生活,他和老伴儿一直居住在山上老房子里。
当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上门告知他,老房子地处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且属于“建新未拆旧”的违法建设,需要马上拆除。伍仕高表示支持,220平方米的老房子被全部拆除,两人搬至新房居住。
“想让居民群众支持我们工作,我们就必须坚定‘憨’想、‘憨’说精神。见人就说政策,逢人就说谁家的违建被拆除了。既形成强大压力,更形成了良好导向。在实际行动上,我们‘憨’干、‘憨’奖,坚定了思想,就要先从自己做起,别人不干我先干。”覃先平说。
村支部书记向佐玉主动拆除了自家40平方米的钢架棚。村里党员也纷纷带头自查自报。对于积极配合的群众,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就结合村民自治的“两山”银行给予一定的奖励,又或者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把邀请配合拆除的群众参加村支两委的拆除组,给予群众一定的工资。
2022年,驻村工作队还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美丽屋场”建设。当年,石家峪村新建2户五星级美丽屋场、5户四星级美丽屋场,扮靓乡村新图景。
产业让“里子”更饱满
“面子”焕新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通过产业支撑,让石家峪的“里子”更加饱满。对此,覃先平认识深刻。他说,随着村里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一批民宿客栈、白羽乌鸡养殖项目等陆续被吸引过来。
在上海打拼的“80后”村民彭闯,投资1200万元,回老家盖了一栋民宿客栈,起名为“未迟·宿云涧”。这栋民宿采用“叠盒子”的方式,让建筑犹如匍匐在山坡上一般,显得低矮、谦逊,符合彭闯的心意,也为这个峪里的村庄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景致。
张家界白羽乌鸡是全国第三次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发现的地方新品种,具有白羽、高脚、红冠、绿耳和乌皮、乌脚、乌肉等典型特征,在乌鸡中个体大,味道鲜美,是滋阴进补上品。2022年,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村民向佐华成立了升源乌鸡养殖家庭农场。
“2022年,我养了3000羽‘白羽乌鸡’,有3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今年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孵化18000羽,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向佐华说。
向佐玉介绍,未来,石家峪村将不断探索“乡村+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全面推动农村环境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未迟·宿云涧”民宿客栈。
养殖在山林间的白羽乌鸡。
初审:吉 映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