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种了200亩早稻,管理得好就能有好收成,当务之急是要做好病虫害防治。”5月21日,在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灵仙观村的田埂上,杨迪国一边向种植大户唐中科传授种田技术,一边介绍说。
今年69岁的杨迪国,是一名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三次担任村支书,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
杨迪国的种田故事还要从19年前说起。那时,由于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抛荒田越来越多。看到肥沃的土地变成了抛荒田,作为村干部的杨迪国既心疼又感到责任重大。
当年,他就接手了村里190多亩“荒田”,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水稻。“他们荒着我就种,他们要自己种我就还给他们!”为了动员农民种田,杨迪国和乡邻们签的合同中明确表示,土地可以随时收回。
由于没有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很多农活需要靠人工完成,杨迪国回忆说:“那时候,一年到头都在田里忙农活,虽然又累又不赚钱,但看到抛荒田里长出绿油油的庄稼,心里感到很满足!”
后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杨迪国出资40多万元购买了包括耕田机、收割机、插秧机和烘干机在内的整套农业机械设备;为了提高种植技术,杨迪国订阅了多种农业类报刊,还定时请区里的农业技术员到田间地头“问诊把脉”。经过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杨迪国种出了优质高产的水稻,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
在种植技术日渐精湛的同时,杨迪国还免费将技术手把手教给乡邻,并经常给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村民有什么困难,老杨总是第一个提供帮助,每到春耕秋收时节,他帮助缺劳户机耕几亩田或收几亩稻谷都是不收钱的。”该村驻村帮扶队的工作人员蒋邓夸赞说。
在杨迪国的示范和带动下,灵仙观村种粮面积超过百亩的大户就有5位,全村2323亩稻田没有一亩撂荒,且80%以上种上了双季稻。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