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干,字次仑,新化(今新邵县坪上镇)人,近代著名教育家。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求学,张干担任该校校长。1915年6月,因每名学生须多缴纳10元学杂费,有人认为是张干个人所为,一师校园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要将张干赶出校园。张干恼怒异常,决定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闹事学生。后在王季范等多位老师据理力争下,张干被迫取消成命。但事态并未平息,迫于压力,张干主动向省府请辞,黯然离职。
离开一师后,张干继续在湖南从事教育工作。毛泽东从一师毕业,短暂从事过教育工作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旅。
1950年秋的一天,北京毛泽东家中一片欢声笑语,这是毛泽东正在宴请故旧师友。他和大家饮酒、聊天,回忆当年的学生生活。这时,毛泽东问周世钊(毛泽东一师同学兼好友):“惇元(周世钊字),我们的老校长张干还健在吗?”周世钊回答说:“在,他一直未离开讲台,现在还在妙高峰中学教书……”
“哦?”毛泽东有点吃惊,接着很有感触地说:“张干三十几岁就当校长,颇有能力,他要往上爬是很容易的,但却没有,很有操守,过去吃粉笔灰,现在还吃粉笔灰,实属难得。”接着,毛泽东不无自责地说:“现在看来,张干只是执行省府的规定,当年赶走他根本没有必要。”
周世钊有点难过地说:“张干现在非常困难,他目前重病卧床,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资维持,有时竟一连几天无米下锅呢!”毛泽东听后,有点责备周世钊又有点自责,连连说:“那怎么不早说呢?对这样的老教育家,应予照顾,应该照顾。”
不久,毛泽东亲笔致函湖南省主席王首道:“张次仑(即张干)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一生教书未做坏事。现闻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省政府每月给津贴米若干,供资养老……并请派人予以慰问。”于是,一批丰厚的救济钱粮被送到了张干家。张干感激异常,热泪盈眶。
1951年秋,毛泽东邀请张干到北京叙别后之情。当张干下车到达毛泽东家门时,毛泽东快步迎上前去紧紧握住张干的手,凝望着自己30多年未见的老校长,深情地说:“张校长,您好!”“你好!润之!”张干的眼里蓄满激动的泪水。
毛泽东微笑躬身,恭迎张干走进客厅,里面早已摆好宴席。毛泽东还宴请了其他几位师友。毛泽东恭请张干坐上席,自己坐下席。席间毛泽东向老人们频频敬酒、夹菜,大家边吃边愉快地聊着。
毛泽东对张干说:“次仑先生,你没有加入反动组织,确是难得。没有听人说你的坏话。”张干内疚不安,自责地说:“那阵我主张开除你,实在对不住呀……”毛泽东连连摆手,不让他再说下去:“我那时年轻,看问题片面。过去的事,不要再提它了!”张干心里终于释然,说:“总之,还是我的不是。身为教师,我深感愧疚!”毛泽东马上接过话说:“老校长,您老言之过重了!”接着他又说:“您年纪大了,就不要教书了。学校应该优待,照送薪水。”
毛泽东留张干在北京住了近两个月,张干参加了国庆观礼,游览了京津名胜古迹。
回到湖南后,张干被聘为省政府参事室顾问,为家乡建设贡献余力,每月领取聘金,加上学校的薪水,一家老小生活无虞。此后,远在北京的毛泽东时常致信张干,嘘寒问恙,寄钱致意,关心备至。
1967年1月21日,张干在家中安然离世,享年83岁。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