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列装,巡飞弹已经成为现代战场无处不在的“精灵”,从2020年爆发的纳卡冲突到2022年的俄乌战争,巡飞弹在城市战、高价值目标(高级战场指挥官)猎杀等作战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期俄乌冲突中,“弹簧刀”“立方体”等巡飞弹系统屡建奇功,在战场上表现优异,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2021年、2022年珠海航展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还将巡飞弹与另一个最近极其热门的前沿武器概念“蜂群”技术相结合,推出了一款名为蜂群1号的无人作战车辆系统,将“蜂群”无人机智能编队与巡飞弹的杀伤优势来了一个“强强结合”。
蜂群1号系统
据悉,巡飞弹载车是猛士3代CTL181A,是一种6×6驱动的双排防护型越野底盘,车顶有一个碟形天线。猛士底盘后部安装有庞大的巡飞弹储运发射箱,需要打开盖板,然后向上抬起一定角度发射巡飞弹,其发射管按照4x12管的配置装载于框架内,在巡飞弹发射时可以听到清晰的爆发声和看到烟雾,说明是使用发射控制盒击发燃气发生器推动巡飞弹飞出发射管,发射间隔大约1秒一发。可搭载48架固定翼(蜂群)无人机,发射速度非常快,全部发射时间小于3分钟;该平台能够同时完成侦察、干扰、打击等任务;智能化水平高,具备集群自主控制能力,单人可实现对集群任务的管理和控制。
蜂群1号发射系统中放置的是管式发射巡飞弹(无人机)。提到巡飞弹,实际上巡飞弹其实就是从小型无人机演变过来,能够根据规划弹道自主飞行,带战斗部能够在作战区域长时间滞空巡弋,执行战术使命的新型弹药,兼具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特点。它的优点在于响应速度快、具备打击移动目标和时间敏感目标的突出特长。同时集打击与侦察、监视功能于一身,是一种非常突出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
蜂群1号的48管发射系统
发射前,蜂群1号巡飞弹可以把机翼折叠,放置在一个大约不到1米直径的发射筒内,该发射筒重量、结构和外形都与步兵迫击炮相当,系统重量轻、尺寸小,便于步兵单兵或车载携带。蜂群1号弹射出筒后,机体前后的两组机翼迅速展开,形成平行的机翼结构,在尾部还有一组垂直平行弹翼竖起,可充当垂直尾翼作用,保证巡飞弹在飞行中具有良好的航向稳定性。
蜂群1号巡飞弹的机头是一个较大面积圆形的光电转塔,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红外、激光、微光和白光摄像头/传感器,用来实现目标侦察,而头部侦察系统之后,则安装有几千克重量的小型战斗部,用于在侦察系统发现和锁定目标之后,对目标进行锁定攻击。从技术角度讲,攻击时,既可以采用人在回路中模式,由后方通过头部侦察系统进行微调和目标选择,还可以在攻击前临时选择终止攻击目标,以及在攻击时更换其他目标;也可以采用自动模式,由巡飞弹自行选择目标进行打击。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