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F-35战斗机“后门”问题引关注(下)

2025-03-25 09:00 作者: 薛国斌 来源: 中国国防报 17392 次阅读

其次,F-35战斗机须借助专门系统进行维护。目前,该机型依赖美国制造商研发的“自主后勤信息系统”实现持续更新与维护。该系统可收集F-35战斗机操作、维护、寿命预测、零件供应等多方面数据。战斗机每次执行任务返回基地后,还会通过该系统,将任务期间收集的情报及其他信息数据回传至美军数据库,以供其后台整理,进而持续提升战斗机整体备战效能。当前,美国仅允许以色列安装本国同类的独立系统,其他盟国仍需安装美制“自主后勤信息系统”。

再次,美国牢牢把控关键作战能力。隐身性是F-35战斗机区别于欧洲四代机的一个关键指标。F-35战斗机用户须通过专用接口,从美军数据库下载任务规划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含敌方防空系统及其他重要情报信息,可帮助战斗机依据对手防空火力布局、自身隐身和电子战能力,以及机载传感器探测范围,规划最佳飞行路线。若战斗机被禁止访问美军数据库,其隐身效果和任务规划能力将因战场情报滞后而大幅削弱。

此外,对于多数欧洲用户而言,与F-35战斗机相关的其他软硬件系统,如超视距通信系统、情报侦察和监视系统、空对空导弹等,均深度依赖美国。正如英国媒体所言,美国无需设置“一键停飞”按钮,仅暂停提供一项或几项关键技术服务,F-35的战场竞争力便会大幅下滑,如同“只能拨打电话的智能手机”。

解绑并不容易

分析人士指出,经此事件,欧洲多国愈发意识到对美制武器装备的高度依赖,或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然而,与美制武器装备“脱钩”并非易事。

以德国为例,其已斥资约83亿欧元(约合90亿美元)订购35架F-35战斗机,这些订单很难取消。其一,国际市场上缺乏可替代的五代机。欧洲自主研发的“台风”“阵风”和“鹰狮”等四代机,性能上逊于F-35战斗机,而欧洲联合研发的六代机距服役尚需时日。其二,德国企业深度参与F-35战斗机供应链。2024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与两家美国公司合作,在德国韦策市开建全球第二条F-35中段机身生产线。预计该生产线至少将制造400个中段机身,可带动德国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发展,并提高德国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其三,德国依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供安全保障,并需要满足北约提出的安全要求。根据北约“核共享政策”,美国在德国布切尔空军基地部署20枚B-61战术核弹,德国负责提供搭载这些核弹的空中平台。此前承担这一任务的德国“狂风”战斗机即将退役,其他机型不允许进行相应改装,F-35战斗机成为唯一选择。

其他欧洲国家在采购战斗机时,也面临与德国类似情况,即在配套武器系统建设上长期依赖美国。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报告显示,欧洲20年来首次超过中东,成为美国武器最大出口地区。即便美国在关键武器装备上设置“后门”,欧洲国家短期内也没有应对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倡导防务自主的法国已接替美国,承担在乌克兰的情报和电子战任务。有分析认为,此次风波或有利于法国主导的欧洲防务自主计划,加速欧洲防务自主进程。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