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无人水面舰艇加速驶向战场(中)

2024-12-18 09:00 作者: 包宇鹤 李学峰 来源: 解放军报 5046 次阅读

持续“添丁进口”,“家族”日益壮大

当前,在一些热点地区,无人水面艇频频被投入实战并取得一定成效。

在中东地区相关海域,胡塞武装多次运用无人水面艇,对一些国家的舰船发动袭击。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海军使用多型无人水面艇,对俄罗斯的港口、舰船和一些桥梁进行攻击。俄罗斯海军则加快对无人水面艇的研制列装,将其投入实战之中,也取得一定战果。

这些成效和战果,使更多国家认识到无人水面舰艇的重要性,纷纷加入研发行列,并形成当前无人水面舰艇发展的一些特点。

一是体形有大有小,发展多头并进。由于各国需求不同,研发理念和实力水平不同,因此无人水面舰艇的发展也各有侧重。在世界范围内,无人水面舰艇呈现出大、中、小型全面发展的态势。如我国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亮相的虎鲸号无人作战舰艇排水量达500吨,而法国Couach公司在2024年欧洲防务展上推出的Magellan无人水面艇排水量只有1吨多,澳大利亚国防军采购的“蓝瓶”无人水面艇可由1名士兵携带、组装与部署。乌克兰海军在俄乌冲突中,先后使用了5种以上的自杀式无人艇。美国海军的一些供应商研发的系列无人水面舰艇,涵盖了从微型、小型到大型、超大型等不同型号。

二是可遥控操作,也可自主航行。可遥控操作的无人水面艇发展时间较长,借助现代高速通信与加密手段,这类无人水面艇行动精准度进一步提升。被赋予自主航行能力的无人水面艇则是更加澎湃的“后浪”,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规划线路、自主避障、自主作出判断和遂行任务。

如以色列的“银色马林鱼”和“黄貂鱼”无人水面艇配置了“无人水面艇自主舵手系统”,能根据环境和任务的不同自主调整行驶状态;土耳其的ULAQ KAMA无人水面艇配备了先进通信、定位导航设施及感知设备,在人工智能算法加持下,不仅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航行,还可自动辨别目标、实施群体作战。

为了实现自主航行,一些国家先后推出了类似“无人水面艇自主舵手系统”的装置,如英国一家公司在2021年发布的新型Sprint-Nav混合导航系统,不仅可为无人水面艇服务,也可用于无人潜航器的航行。

三是载荷模块化,舰艇多功能化。各国无人水面艇中,有些是新研制的,如美国的“海上猎人”无人艇,源自DARPA“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艇”项目;有的则来自对先前有人艇的改装,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的LRUSV无人艇,是对“挑战者40”有人快艇的无人化改造。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的无人水面艇,当前很多都呈现出载荷模块化的趋势。

乌克兰的SeaBaby无人水面艇,一度作为自杀式无人水面艇来使用,今年5月,乌克兰相关方面展开测试,着手为该艇配备火箭弹发射器,使它能够发射“冰雹”系列火箭炮的122毫米火箭弹。同月,美国海军陆战队为LRUSV无人艇配备了一套 Hero-120巡飞弹发射器,也体现出这一趋势。

在舰艇多功能化方面,澳大利亚MARTAC公司研制的MANTAS无人水面艇具有一定代表性。按照设计,该型无人水面艇是一种自主式水面平台,可通过选装不同设备与载荷,遂行侦察监视、扫雷等不同任务。

四是多举并用,注重隐身。当前,各国研发的无人水面艇,普遍重视隐身设计。有的无人水面艇如乌克兰的MaguraV5无人水面艇,外形低矮,体积较小,这种半潜型的无人水面艇较难被侦测到。有的无人水面艇艇体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如美国Kraken科技集团研发的K4 MANTA无人艇,用泡沫碳建造,不仅雷达和热信号特征不明显,而且可在需要时潜入水下秘密行动。有的无人水面艇在动力方面做文章,采用全电动力或者采用柴电混合动力,借此大幅降低在水中航行时的噪声。如Magellan无人水面艇,采用的就是柴电混合推进系统,以适应遂行多种任务的需要。

另外,当前的一些无人水面舰艇还呈现出追求更强续航力、可大规模生产等方面的趋势。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