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无人水面舰艇加速驶向战场(上)

2024-12-17 11:00 作者: 包宇鹤 李学峰 来源: 解放军报 6122 次阅读

近年来,和无人潜航器一样,在各国重视和推动下,无人水面舰艇得到快速发展。今年以来见诸媒体的消息,也充分印证这一点。

今年6月,在2024年欧洲防务展上,瑞士、法国和乌克兰有关公司纷纷展出各自研制的无人艇。这些无人艇性能各不相同,用途方面有差异。

今年10月,在伊斯坦布尔举办的土耳其防务与航空航天展上,由土耳其阿瑞斯造船厂和梅泰克桑国防工业公司联合研发的ULAQ KAMA无人水面艇亮相。据介绍,该艇能够在多种天气条件下使用,可快速大量生产。

同样是10月,美国一家初创公司Saronic发布了其最新的无人水面艇Corsai。据称,Corsai是该公司目前所研发无人舰艇系列中的最大型号,长7.31米。

今年11月中旬,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期间,中国船舶集团制造的虎鲸号无人作战舰艇亮相。该舰艇排水量500吨,可配备垂直发射系统等。

那么,无人水面舰艇的快速发展源于何时?当前各国研发、列装的无人水面舰艇性能如何?未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请看解读。

从“走走停停”到“加速奔跑”

今年4月,围绕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复制器”计划,美国海事战术系统公司提交了3型不同的无人水面艇待选。这3型无人水面艇分别是:为完成一次性任务设计的“北美狗鱼”M18无人艇、可遂行多种任务的“魔鬼鱼”T12无人艇、采用开放式架构的“魔鬼射线”T38无人艇。

一家公司同时研发、提交3型不一样的无人水面艇,在当前各国无人水面艇制造商中不是个例。确切地说,这只是当前世界各国无人水面艇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但是,对无人水面艇来说,这种发展速度并非向来如此。如果把当前无人水面艇的发展速度比作“加速奔跑”的话,那么,它早期的发展可谓是“走走停停”。

无人水面艇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98年,美国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无线电遥控船。该艘船被不少人视为无人水面艇的起源。

二战期间,德国海军用无人摩托艇FL-Boote对盟军舰艇实施自杀式攻击,开启了将无人水面艇用于作战的先河。

二战后,无人水面艇进入低速发展阶段。囿于当时的无线电技术水平,该阶段的无人水面艇主要作为一次性制导武器、诱饵船和靶艇等使用,高度依赖人员操控。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无线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水面艇开始更多地充当各国军事演习中的海上靶标,出现了一些专用的较大型无人水面艇,如美国的“火鱼”靶船、苏联的1784型靶船等。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研发新一代无人水面艇,赋予无人水面艇初步自主能力。

进入21世纪,随着微电子、网络信息、人工智能及高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艇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各国先后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无人水面艇,如美国的“斯巴达侦察兵”、以色列的“保护者”、法国的“检验者”等。

这个阶段的无人水面艇艇体大多由凯夫拉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制造,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特点。重量轻,不仅有助于无人水面艇降低航行阻力、提高航行速度、降低耗油量、搭载更多载荷,而且可使无人水面艇在更大范围水域活动,航行时变得更加机动灵活;强度高,则使无人水面艇能长时间使用,甚至能承受与礁石、沉船残骸等物体发生的一些碰撞。

与此同时,艇载导航设施、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自主决策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无人水面艇渐渐具备了较高程度的自主行动能力。加上海上作战对抗日趋激烈,各国日益重视降低作战人员风险,进一步推动了无人水面艇的快速发展。于是,多种构型、多种动力、多种用途的无人水面舰艇纷纷出现。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