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继续发展
在去年的埃及国际防务展上,埃及军工部门展出了国产多管火箭炮系统——“雷电”2000。与其他火箭炮不同,“雷电”2000火箭炮采用的是履带式底盘。基于此,该型火箭炮可搭载30个122毫米的发射管,拥有更加强大的火力。
“雷电”2000火箭炮选用履带式底盘,是基于本国实际需要。各国在发展火箭炮时,也会赋予其不同的“个性”,但这些“个性”并不会影响火箭炮发展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
简而言之,今后火箭炮可能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展。
一是炮、弹并重,提升打击效能。在不断追求射程、精度、威力的同时,今后的火箭炮,将更加关注打击效能。比如,不少火箭炮尽管跑得快、威力大、打得远而准,但火箭弹在空中飞行路线较为单一,易被拦截。俄乌冲突中,“山毛榉-M1”“道尔-M1”“铠甲-S1”等中近程防空系统都曾成功拦截火箭弹,就是例证。因此,今后的火箭炮,很可能将“炮、弹并重”,比如赋予火箭弹机动变轨能力。美国研制的PrSM导弹、白俄罗斯V-200“波罗乃兹”远程火箭炮所发射的一些型号的卫星制导火箭弹,据称都具有机动变轨飞行能力。
二是瞄准短板,提升战场适应性。尽管当前一些先进火箭炮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整体吊装“储运发”一体化发射筒来实现弹药的补充,但这种吊装过程仍耗时较长,热点地区的冲突中,不少火箭炮都在这个阶段被击毁。因此,尽可能压缩重新补充弹药的时间,将成为火箭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火箭弹尾流有可能被一些先进侦察系统发现,已有人提出打造“隐形火箭弹”的概念。另外,当前的火箭炮很多只能打击一些固定目标,如何使它具备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也是研发人员今后的攻关重点。
三是借力科技,渐渐走向无人化。面对不断增加的各种威胁,今后的火箭炮很可能进一步向无人化发展。美国陆军今年4月测试的AML无人火箭炮就体现出这一点。该火箭炮采用无人自主技术,配有摄像机、激光雷达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具有跟随行驶、自主航路点导航、远程遥控操纵、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等功能。这种无人火箭炮预示着一个开端,可能引发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新一轮角逐。
此外,低成本化仍将是火箭炮发展的方向。新型火箭炮的研制越来越注重通用化,是这一点的具体体现。另外,当前热点地区武装冲突中火箭炮战损数量不断增加的现实,也在从另一方面证明这种选择的必要性。
变则通,通则久。火箭炮的发展也是如此。战争实践证明,火箭炮在今天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只要能做到以变应变,它们仍将在陆战场上“翻云覆雨”。(全文完)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