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能力变强
俄乌冲突中,BM-21“冰雹”、BM-27“飓风”、BM-30“龙卷风”、M270“钢雨”、M142“海马斯”等火箭炮先后现身,俄军还使用了TOS-1A“日炙”喷火坦克,这种坦克本质上也是多管火箭炮系统,能发射携带温压弹头的火箭弹。
综观当前火箭炮的发展,其“本领”早已今非昔比。如果说以往火箭炮对机动性及毁伤范围强调较多的话,如今的火箭炮,跑得更快,火力更猛,打得更远也更准。
首先,更加重视战场机动能力。在第28届欧洲国际防务展上,德美相关公司联合研制的GMARS火箭炮,采用8×8卡车底盘。据称,该火箭炮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小时。“快打快撤”能力,对火箭炮来说同样重要。俄乌冲突中,M142“海马斯”火箭炮可在几秒钟内射出6枚火箭弹,然后快速撤离阵地。
其次,可发射更多类型的弹药。近年来,一些国家新研制或列装的远程火箭炮大都具备“共架发射”能力,即不仅能发射不同类型、不同口径、不同射程的火箭弹,还能发射巡飞弹和部分类型的导弹。如欧洲导弹集团德国分公司展示的Euro PULS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原型车,据称不仅可发射多型火箭弹,还可发射JFS-M巡航导弹、SkyStriker巡飞弹、3SM超音速打击导弹等。
再次,追求更高的打击精度。随着制导技术的融入,火箭炮的打击不再是“大水漫灌”,逐步具备了对纵深目标、点状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今年的欧洲国际防务展上,韩国韩华公司对K239“春武”火箭炮能发射战术地对地导弹(KTSSM)这一点进行了强调,宣称圆概率误差小于2米。其他参展火箭炮的宣传,也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其远射程和高精度打击能力。
事实上,各国的火箭炮都在朝这方面努力。如巴基斯坦的“法塔赫-1”远程火箭炮,射程70至140千米,圆概率误差小于50米。该火箭炮还具有分布式精确打击能力,可以在目标区的一定范围内精确打击多个目标。
此外,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也是当前火箭炮发展的特点。Euro PULS多管火箭发射系统据称可轻松与外部的C4I系统连接;驾驶室配备有模块化火力控制系统,接到任务后一分钟即可射击;驾驶室后有起重机,可以自动重新装载火箭弹舱。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