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浅析未来军用车辆变革趋势

2024-06-14 11:35 作者: 钟丰嵘 王浩天 李国文 来源: 光明军事新号 48318 次阅读

特斯拉的第一辆电动皮卡名为“Cybertruck”,其风格与市面上的皮卡完全不同,其灵感来源于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形似大型金属块。该车据称采用航天技术,具有常规民用车辆不具备的防弹和防腐蚀功能,百公里加速最快仅需2.7秒,最高续航可达755公里。此车实质上提出了一种富有潜力的军用车辆设计方案,尤其是在主要军事国家已经开始装备电动军事车辆的背景下,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特种车辆更具有参考意义。

640 (10).png

电动军用车辆分析

目前,已经部署或规划的电动军事车辆主要集中在美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的“ZERO MMX”电动摩托车,一次充电可行驶约145公里,重约125公斤,最多可承载161公斤,其最高时速约为137公里,持续最大速度约为113公里每小时,并可通过热插拔更换可充电锂电池继续行驶。美军大量装备的“悍马”,其电动版本“HUMMER EV”已经得到了美国陆军的采购,它通过120伏电源插座的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千瓦,还可以配备一个功率6千瓦的240伏插座,可以满足士兵各种装备的充电需求,如无人机、外骨骼、夜视仪、通讯设备等。   

美军现役的“JLTV”战术车辆拥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由最大输出功率296千瓦的V8柴油发动机、最大发电功率120千瓦的发电机、2组最大输出功率103千瓦的轴间驱动电机和装载电量为12度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系统组成,为各种作战模块都预留了足够的发电量。而美军大量装备的“史崔克”装甲车也与电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史崔克A1”装甲车配备了910安交流发电机,在预留了升级所需的发电量的同时,还携带了功率50千瓦的激光武器,用于拦截无人机和炮弹。

640 (2).jpg

美军目前计划在2035年前大规模使用混动战术车辆,并在2050年完成车辆全电化。尽管对外的口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事实上电力系统的升级更多的是为了支持耗电量更高的功能模块和为各种单兵装备提供充电口,与民用电动车的使用考量相比,车辆续航和节约能源成本等民用车辆的重要使用指标在美军的考虑中倒在其次。   

电动军用车辆应用

以富于军事应用潜力的“Cybertruck”为例,当“Cybertruck”经过一些必要的针对性改造,这款电动皮卡将有机会成为先进的战术车辆。首先,“Cybertruck”需要取消过度的商业元素和装饰,并且安装附加装甲和足够的光电设备,这使得“Cybertruck”获取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态势感知能力,这是军用车辆的基础。

其次,“Cybertruck”可以考虑搭载包括大口径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在内的传统火力,也可以考虑搭载巡飞弹、激光器等新型火力。“Cybertruck”充足的内部空间可使该车配备各种武器,其皮卡的构型也有利于无人机的发射和回收,在正确的火力配置下,“Cybertruck”可以作为机动灵活的综合火力支援车辆。

相较于传统的战术车辆,基于“Cybertruck”改造而成的新型战术车辆更加适应现代战场条件。这种新型战术车辆的动力系统能保证其在需要的时候以极低的噪音水平和发热量行驶,在隐蔽性上具有优势。对于特种作战来说,这种战术车辆能够运载作战人员隐蔽地抵达作战地点,且由于“Cybertruck”具有高于常规军用车辆的机动速度,在突袭作战中也能很好地担任快速突击载具的角色。

由于“Cybertruck”搭载了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这种新型战术车辆具有作为无人化机动遥控武器站的潜力。相较于目前的无人战术车辆,这种车辆一旦无人化将在机动速度和搭载火力方面完全超越现有的无人战术车辆,更为重要的是完全的无人驾驶意味着这种车辆在敌后渗透、破坏等场合大有可为,只要以“民用车辆”的名义将该车运送入目标区域附近,在装载武器后该车能够自动规划路线,利用多种火力进行破坏活动,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

电动、混动化是未来军用车辆的发展方向。新动力车辆在机动能力、隐蔽性和安装高耗能装备方面较传统动力车辆具有显著的优势,但目前的电动车在充电速度和动力可靠性方面并不能轻易达到军用标准,这可能是制约军用车辆电动化的重要瓶颈。

而混动车辆相对来说要更加亲和,内燃机能保证车辆的工作可靠,并且可以给汽车的电池充电;而汽车电池一方面可以支撑汽车的低噪音行驶,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安装高耗能装备。其驾驶特性也更贴合现行的军用车辆,不需要驾驶员进行长期的适应训练。

640 (3).jpg  

特斯拉提出的“Cybertruck”作为一个军用车辆的解决方案来说并不成熟,短时间之内我们可能很难看到全电动的军用战术车辆。但这并不代表“Cybertruck”的问世就没有任何军事意义,一方面,“Cybertruck”表示了民用车辆军用化改造的强大潜力;另一方面,未来的军用车辆可能面临机动、防护、火力的重新平衡,“Cybertruck”强大的机动能力极有可能影响未来军用车辆的设计思路。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