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好用是未来发展方向
轻机枪可以灵活携带和使用,其区别于重机枪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轻”。即使当前一些机枪被冠以通用机枪、中口径机枪之名,但其便携易用的特点,仍使其身列广义的轻机枪之中。
战场需求的改变,使轻机枪在提升功能的同时,体重也在“纠结”中不断发生变化——增重,减重,再增重,再减重……这种“纠结”伴随着轻机枪发展的全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为了保住自己名字上的这个“轻”字,轻机枪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减重瘦身史”。
这种“减重瘦身”首先体现在材料革新上。正是对不少新材料的积极使用,使轻机枪呈现出新活力。不少轻机枪在制造时,采用了工程塑料、铝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以及碳纤维等新材料。比如,美军的M240L机枪将钛合金材料应用于机匣等部件,不仅实现了减重,也使该枪变得更加坚固耐用。比利时FN EVOLYS轻机枪则使用了碳纤维机枪支架,从而减轻了机枪重量,增强了其机动性。
人机功效是各国研发者关注的重点。要知道,一挺机枪,倘若用着不顺手,势必会影响到作战效能。因此,近年来各国推出的新型轻机枪,无不在增加人机功效方面下大气力。这一思路下,减弱子弹发射时的后坐力、采取多级可调节枪托、配备不同形式的握把等,都成为改进人机功效的着力点。不少国家的研发者则通过极力适应使用者已有习惯来达成类似目的。
如英国在L85A1步枪基础上研制出L86A1轻机枪,二者结构原理相同,外形也相似。这样,熟悉L85A1步枪的士兵只需经过短时间培训,就可掌握L86A1轻机枪的使用技巧,提升人枪结合效率。奥地利AUG轻机枪脱胎于AUG突击步枪,继承了后者无枪托的特征。这样的设计,不管是使用者持枪奔跑、还是卧姿射击,都能轻松完成。
好用不好用,很多时候取决于使用环境。当前,一些特殊的作战环境,对轻机枪提出了不一样的需求。比如,在巷战背景下,就要求轻机枪枪长要短、子弹穿透力不能太强。这种需求,反过来使轻机枪的研制有了新变化——功能上开始兼顾发射一些威力较小的5.56毫米口径弹药,如FN EVOLYS轻机枪就实现了这种兼容。
美军以M249轻机枪为蓝本设计的M249 Para轻机枪也是如此。该枪是为其空降兵部队研发的版本,装有短枪管和旋转伸缩式枪托,结构上更加紧凑,威力上有一定保证。战场生存力也很重要,因此,西格绍尔公司为研制的MG338轻型中口径机枪配备了新一代消声器,能有效减少射击时产生的火焰和烟雾,提高射手的隐蔽性。
总之,不管今后机枪朝哪个方向发展,但对其的基本要求不会发生变化,那就是要好用,能更方便地提供充沛火力。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