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轻机枪“悄悄在改变”(上)

2024-05-27 18:06 作者: 刘建元 张 泽 杨柏松 来源: 解放军报 46959 次阅读

5ae4aefb9cba0f791250fc5879a07935.jpg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新的精确制导弹药、智能弹药、电磁武器等高精尖武器不断增多,让人有“乱花迷眼”之感。

在这些武器装备炫目的光环之下,轻机枪的发展略显沉寂。但是,沉寂不等于止步,轻机枪也“悄悄在改变”。

今年3月,美国一些部队开始换装下一代班组武器。下一代班组武器中的轻机枪口径变为6.8毫米。

在新科技的助力下,俄罗斯RPK-16式班用轻机枪的枪管管壁更厚、射程更远。

还有不少国家的轻机枪“内外兼修”,尤其是通过加装红外瞄准镜、激光指示器等电子瞄具,进一步提高了射击精度。

那么,轻机枪的发展变化具体呈现出哪些特点?请看本期解读。

不断追求更好的火力持续性

在兵器界,为填补某些空白而诞生的武器装备不少,轻机枪就是其中一种。它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填补步枪与重机枪之间的火力空白。

从这个角度来讲,轻机枪的重量、射程、射速、命中率都很重要。它这几个方面的性能如何,既与所用材质和工艺水平有关,也与轻机枪的设计有很大关系。

做到“弹如雨下”,是让机枪保证其威力的基础。可以说,从机枪问世时起,相关探索与实践就一直在进行。

传统机枪的连射动力通常是火药气体,有些新式机枪的连射动力也包括电力。以XM556米尼岗机枪为例,它采用24伏直流电驱动,不仅射速进一步提升,还减轻了枪重、压缩了体积。在有足够弹药和连续供电的情况下,该机枪可用于近距离城市作战和特种作战,应对500米以内的有生目标。

弹药数质量情况,直接影响着轻机枪的威力大小。如何能携带和供给轻机枪更多弹药,也是各国研发的重点。

欧洲一些国家提出,未来新型机枪将发射埋头弹或无壳弹,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探索。和常见的机枪弹相比,埋头弹的优势在于重量更轻、所占空间更小、形状更规整,便于大量携带,可确保火力持续性。由于弹头被弹壳包围,所以弹头与枪管内部发生碰撞的概率较低,可避免弹头变形,进而提升射击精度。

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国家的军火制造企业运用了不一样的思路——研发复合材料机枪弹,如美国一家公司2021年公开展示的6.8毫米TVCM。与采用金属材质弹壳的机枪弹相比,以复合材料为弹壳的机枪弹重量更轻,有利于减轻使用者的战场负重。而且,复合材料机枪弹还能减少枪膛内的热量,从而降低相关部件的故障率,延长机枪使用寿命。

轻机枪的供弹具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国家在设计时,注重让轻机枪适配不同容量的弹匣、弹鼓。另一些国家的军火制造企业则在持续改进弹链供弹方式。如俄罗斯前线战术系统公司设计制造的“天蝎座”背包供弹系统,可容纳550发7.62毫米口径的机枪弹,能有效减少更换弹匣、弹鼓的次数和用时,让机枪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持续的火力。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