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无人潜航器——闯入水下战场的“黑马”(上)

2024-05-09 19:29 作者: 潘宣宏 汤梦周 黄力鹏 来源: 解放军报 48385 次阅读

近年来,无人作战系统发展十分迅猛,可用“异军突起”来形容。作为无人作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无人潜航器,也在逐步成为包括美、俄、英、法、德等世界各国军事装备的研发“热点”。

ee037c4f072a890d886d01087fda61a5.jpg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去年12月20日,美国海军正式接收首艘“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

这款无人潜航器重达50吨,具有高自主性、高隐身性、续航时间长等特点,主要用于执行反水雷、反潜、反水面作战以及电子战等任务,是美国海军构建新型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的重要装备。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零伤亡作战理念的不断发展,无人潜航器作为无人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匹闯入水下战场的“黑马”,搅动起一股水下战争形态革新的浪潮。那么,无人潜航器在水下作战中有何优势?发展前景又如何?请看本期解读。

“黑马不黑”——已然悄无声息地发展了几十年

无人潜航器,是指无人驾驶、靠遥控或自动控制在水下自主航行执行任务的智能化装置,具有隐蔽性强、智能化程度高、活动受限小、作战成本低等特点,被称为现代海军的“力量倍增器”。

事实上,早期的无人潜航器主要用于民用领域,被用来代替潜水员执行深海探测、沉船打捞、水下勘探和水下电缆铺设等危险性水下作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潜航器渐渐可以做到几乎不受海底水文环境的影响,在水下长时间执行多种任务。由此,各国海军逐渐意识到其在军事领域的潜在价值。

无人潜航器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海军开始研制一种名为“CURV”的遥控式无人潜航器,用于寻找并回收海中的失事飞机和其他设备。

为了便于水下航行,无人潜航器通常采用类似潜艇或者鱼雷的外形设计,头部通常为水滴形,主体呈圆柱状,其呈圆锥形的尾部装有“十字形或X形”的舵叶和螺旋桨。在壳体材料方面,无人潜航器通常采用具有质量轻、大强度、耐腐蚀特点的轻型合金材料。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潜航器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各国军队持续在无人潜航器领域投入人力和资源,加速无人潜航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了无人潜航器技术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

美国海军的“猎户座”级无人潜航器,可用于海底侦察和情报收集,具备高度自主性和远程操作能力,可以在深海进行隐蔽活动。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不断加大对无人系统的投入力度,新一代无人潜航器自成体系快速发展,其目前主要有“大键琴”系列大型无人潜航器、专门用于模拟潜艇物理特征的“赝品”无人潜航器、“朱诺”小型无人潜航器等。值得关注的是,其研发的“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具有长时间水下航行能力和巨大的打击力,主要用于海上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等。

英、法、德等国根据自身国力和海军发展需要,也发展了多型无人潜航器。英国主要发展了Autosub系列、“护身符”系列以及“鲸鱼”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法国ECA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就研制了著名的PAP104灭雷具,目前主要有“阿利斯特”系列、“奥利斯特”无人潜航器。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制了“海獭”系列、DeepC侦察型无人潜航器。

根据相关统计,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或单独、或联合开展用于军事领域的无人潜航器研究,无人潜航器逐渐成为水下作战的关键一环。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