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百年来世界海权的变迁特征及未来趋势(一)

2024-05-07 08:57 作者: 王雪慧 杨丽娟 来源: 《军事文摘》 46840 次阅读

15世纪以来,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价值不断凸显,人类文明也开始进入到更具“开拓性”的海洋时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海权长期占据着海洋政治的中心舞台,各海洋国家为了争夺海权进行着持久的竞争、合作与冲突。从历史上看,海洋对国家发展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海权与海洋权益。海权与大国武力崛起模式紧密关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武力崛起模式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形势下,世界整体化发展速度加快,相互依存度大增,国际组织数量急剧增多,现在的海洋争端与历史上的海洋争端已不可同日而语。 

640.jpg

海权及海权理论的发展

海权的概念辨析 海洋与海权都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由于15世纪前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和利用海洋的技术能力等都处于非常粗浅、感性认识的阶段,所以还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海权。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这也就是说,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资产阶级利用海洋向海外扩张,开辟殖民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在这个进程中,海权的概念逐渐诞生。基于此,当前我们所理解的全球意义的海权,包括两个层面含义:一是一个国家对海洋的控制力;二是一个国家对海洋的利用能力,即海洋权利。 

海权理论的发展 随着15世纪以来海权概念的逐渐清晰,海权理论也逐渐发展成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战略军事家马汉的海权论。马汉利用历史来研究军事理论,强调历史研究的实用性。海权论指出构成一国海权有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使一国获得财富、得以发展的海洋商业或海洋经济的体系总和,包括商船队、海外贸易体系、港口体系、海外殖民地体系;第二部分则是保护第一部分的国家海上力量,尤其是海上军事力量。 

此外,马汉的海权论还提出了一国要具备海权的六要素。第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即具备海权的国家要有广阔的海岸线。第二,国家的自然结构,具备海权的国家要有优良港湾,其海洋与内河密切联系,国家经济发展是一个与海洋相关的体系。第三,国家的领土范围,即海权国家的领土范围要为一国海洋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撑、资源和沿海国土面积。第四,国家的人口数量,具备海权的国家必须有足够人员发展海洋经济与参加海军,从事海洋相关职业的人口数量占据着一定比例。第五,国家的民族性格,海权国家的民族性格有三个显著特征。首先,追求财富,例如最早追求世界海权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其次,具有冒险性格,愿意到未知的远洋深处探索冒险;再次,与海洋有天然的亲密感,愿意航海,进行和海洋相关的商业贸易活动,国家、民族与海洋息息相关。第六,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果说前面几项都是建构海权国家的客观条件,那么这一要素就是主观动因,即一国政府是否重视海洋,愿不愿意主动推行一些政策使得国家发展战略趋势向着海洋发展,将国家的经济发展、军事发展主要集中于海洋方向。(待续)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