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在诸多领域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在军事情报领域,其发展潜力同样不容小觑。在这个万物互联的信息化时代,海量的数据蕴涵着巨大的利用前景,其中不乏诸多亟待筛选发掘的开源情报。对于这些开源信息的充分利用,可以推理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情报信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海量、多模态的复杂战场信息更是超出了人类快速分析处理的极限,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短时间内完成人力无法实现的处理工作,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关联与线索。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于情报工作的开展将带来极大的变革,但不容忽视的是,人工智能在情报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也暗含着风险与挑战。
信息处理优势明显,人工智能变革情报战场
自战争诞生之日起,情报信息便是对战场局势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在各式各样的情报中,开源情报是一个主要类型。其开源性,决定了其易获取、数量多的特点,但也正因如此,导致了开源情报的真实性有待商榷,需要经过额外的处理与筛选,才能真正用于分析与决策。人工智能的价值就在于,可以不知疲惫地高效处理与分析开源情报,极大地提高情报工作效率,构筑起信息优势。
首先,数据挖掘助力情报搜集。如今,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处理能力。随着人工智能强大的存储能力与算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某一特定的情报需求,在短时间内从海量的开源数据中挖掘出可能具有价值的信息与数据,并对情报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如此,人工智能可以将情报人员从枯燥的搜集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机器难以胜任的逻辑分析和甄别工作中。
其次,自然语言处理助力情报信息提取。由于搜集情报的类型多样,多模态情报的信息提取也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近些年来,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文本分类、观点提取、语音识别等功能日臻完善,信息处理的准确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多模态学习,使得文本、音频、图片、视频等多模态的非结构化情报的处理成为了现实。这种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可以自主分析提取开源的音频、图片等多模态情报中存在的敌方人员部署动向、武器装备等信息。同时,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识别能力使得指挥员获取的信息不再局限于文本这一单模态的情报,通过主动在战场上部署智能传感器和自动的目标识别系统,可以从更多维度形式去感知战场态势,实时掌控敌方的动作,为任务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撑。
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情报工作的决策阶段提供辅助支持。在获取与分析大量的目标数据后,利用大模型的学习与训练,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已有的情报信息分析出敌方的兵力分布与火力配备,同时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长时间动态的对比与分析,从而可以推测出某一目标兵力部署变化与调整情况,针对重点战略目标进行监控,从而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有利于我方及时作出针对性的反应与决断,保证可以把握战争的先机。除此之外,经过针对性的训练,人工智能还可以快速生成作战方案,基于任务方案生成作战路线、兵力配置,为指挥官作出即时高效的决策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方案参考。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