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护卫舰:驰骋深蓝的“带刀护卫”(五)

2024-01-21 18:15 作者: 来源: 兰济民 张 杰 陈家乐 105075 次阅读

驰骋深蓝——“火蓝刀锋”锻造新战力

当前,一些国家开始重视发展远洋护卫舰,更多类似的“火蓝刀锋”正欲乘势而起、驶向深蓝。比如,俄罗斯紧锣密鼓地建造22350型护卫舰,英国正在建造26型护卫舰,澳大利亚向英国BAE系统公司订购了9艘猎人级远洋护卫舰,以色列向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订制“萨尔6”型护卫舰,日本建造30FFM导弹护卫舰等,无不彰显着这一趋势。

随着技术浪潮汹涌澎湃,海上平台的威胁来源更加多元,护卫舰在日渐隐形化、多功能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融入无人元素。英国31型护卫舰直升机起降甲板下方有一个大型任务空间,用来容纳无人艇、无人潜航器的任务控制设备。日本的30FFM导弹护卫舰除了可以起降无人直升机外,艉部还设置有一个大型舱室,用于释放新型无人水面艇和水下自航机器人,配合声呐系统进行反潜、扫雷作业。

未来,护卫舰除了提高自己的自动化水平,还将与无人舰艇协同,或者作为后者的指挥舰,发挥更大作用。

突出网络制胜。世界军事强国普遍重视协同作战体系的建设,通过网络对作战力量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掌握战场实时态势,缩短决策时间,提升作战效能。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当前护卫舰发展过程中。比如,美国海军在招标建造星座级护卫舰时,就提出了将其纳入航母编队和两栖远征打击群的需求,以便扩大态势感知范围。法国的FDI护卫舰从设计之初就引入“多平台态势应对保持”系统,以便实现与其他作战平台有效协同。

注重设备通用性。注重技术与设施使用上的成熟性,是各国选择、建造护卫舰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各国的新建护卫舰无不呈现出“承前启后”的特点。如德国的MKS-180型护卫舰,将基本延续F-125型护卫舰的格局。法国的FDI护卫舰设计则源自FREMM护卫舰的缩小型号FM-400。这种“不谋而合”,体现的是各国海军对成熟技术与平台的高度信赖,对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共同追求。但同时,新型护卫舰的发展也大多突出可拓展性,旨在为今后加装新型舰载设备预留接口与空间。

具体到舰载设备上,通用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以美海军的舰载雷达为例,星座级护卫舰所使用的SPY-6(V)雷达,与伯克级驱逐舰、两栖攻击舰所使用的雷达没有太大的不同,通过优化组合,就可以适应不同类型舰艇的作战定位,进而实现在提高战斗力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的目标。

image.png

德国F-125型护卫舰

(来源:解放军报)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