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
许光达将军,湖南省长沙东山市萝卜冲人,排行第五,人称“五伢子”。1926年,许光达入学黄埔军校,为五期炮科学员。黄埔军校毕业后,许光达被分配到张发奎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见习排长。1927年8月,许光达接地下党组织令:开小差,速去南昌,参加起义。许光达与数名党员晓行夜宿,跋山涉水,8月6日达南昌。是时,南昌起义部队已败退,途中多散兵游勇,悲观气氛弥漫。许光达则毫不气馁,继续南下尾追起义部队。有人问他:“起义军已败,知道吗?”答:“知道。”又问:“为何还追败军之师?”答:“虽败犹荣。”又问:“这不是去送死吗?”答:“虽死犹生。”
数日后,许光达赶赴宁都,参加了南昌起义部队第二十五师,始任该师七十五团三营排长,人称“娃儿排长”。会昌之役,他率全排为全连尖刀,克敌一高地,获团嘉奖。战后,他被任命为代理连长,人称“娃儿连长”。是年,将军十九岁。
抗日战争时期,许光达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将军治校严肃正规,颁布内务条令规定,行进间军人相遇,要相互敬礼。初始,此规定甚难执行。将军身体力行,凡上街见学员,均举手敬礼。如此反复多次,抗大军人礼节蔚然。
许光达将军作战善思索,喜用计。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发起宜川战役,并决定以“围点打援”战法,即以部分兵力围攻宜川,集中主力于运动中歼灭来援之敌。战前,将军向彭德怀元帅献策:援兵急来就慢打,慢来就急打,急慢相兼。如猎人设陷阱,以打狼崽引老狼,既要把它打哭,又不能把它打死,方能活捉老狼。彭总点头称善。是役,果大捷,“老狼”(刘戡援军)与“小狼”(宜川守敌)俱获。毛泽东闻之连曰:“打得好,打得好,打得好!”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将军任装甲兵司令员,任内政绩显著。中苏交恶后,仍先后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五九式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装甲运输车等。
知识链接:“围点打援”战法
围点打援,围住一个城镇的敌人以之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增援,其真正目的是打增援的敌人并达到歼灭援敌的战役目的。围点打援是徐向前在1928年发明并实践成功的,围点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点是打援的力量,围城的是辅助力量。但根据辩证法的思想,如果围点攻击力度不够,敌人主力就不会增援,打援力量就派不上用场。所以围点打援有时和攻城打援很容易混淆,因为二者很接近,只是攻城打援要达到两个目的,既要攻下城池也要歼灭援敌,而围点打援只有一个目的,不包含攻下城镇。围点打援的注意点与变化很多,和很多战术都能兼容是很大的特点。
初审、一校:胡慧亭
复审、二校:孙世奇
终审、三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