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三伏天食饮秘籍:消补防暑两不误

2025-07-25 08:49 作者: 王五红 来源: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 6676 次阅读

已入初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正式拉开序幕。在高温与高湿交织的“桑拿模式”下,人体如同置身蒸笼,能量消耗加速,肠胃功能也悄然变弱。此时的饮食调理堪称“夏日健康密码”,既要驱散暑气、缓解燥热,又要及时补充元气、滋养身体。掌握这份三伏天食饮秘籍,让我们在炎炎夏日里吃出清爽与活力。

一、饮食宜清淡,为肠胃减负松绑

三伏天阳气蒸腾,人体气血多集中于体表,消化系统相对空虚。过于油腻的菜肴、辛辣重口的调味,都会给脆弱的肠胃增添负担。此时饮食应回归 “清淡本味”,多采用蒸、煮、炖、凉拌等低温烹饪方式,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清蒸鲈鱼鲜嫩多汁,既能补充优质蛋白又不加重消化负担;凉拌秋葵、蒜泥茄子等素菜清爽开胃,搭配杂粮饭或玉米棒,膳食纤维丰富,能促进肠道蠕动,轻松告别夏日积食困扰。

二、果蔬巧当家,补够天然营养素

持续高温让人体新陈代谢提速,大量出汗不仅流失水分,更带走维生素 B、维生素 C 及钾、钠等矿物质。新鲜果蔬正是天然的 “营养补给站”:草莓、蓝莓等浆果富含抗氧化物质,能增强免疫力;西兰花、菠菜等深绿色蔬菜蕴藏叶酸和铁元素,助力造血功能;出汗过多时,吃根香蕉或喝杯芹菜汁,可快速补充钾元素,维持心跳规律和肌肉功能。中医推崇的 “苦味养生” 也别忽视,苦瓜炒蛋、凉拌苦菊等苦味食物能清热泻火,让烦躁情绪随苦味消散。

三、酸甘巧调和,锁住津液防耗气

“汗为心液”,三伏天动辄大汗淋漓,容易导致气阴两虚。遵循 “酸甘化阴” 的养生原则,能有效敛汗生津:晨起喝杯柠檬蜂蜜水,酸味收敛止汗,甘味滋养润燥;做菜时加勺米醋,既能提升风味,又能帮助钙质吸收;食欲不振时吃几颗山楂制品,酸甜口感可开胃消食。红枣莲子羹、银耳百合汤等甜品也是不错选择,温润滋补却不滋腻,让身体在不知不觉中补足元气。

四、饮品科学选,解暑补水不伤身

高温天气补水是头等大事,但喝什么大有讲究。白开水是基础,而传统消暑饮品更能锦上添花:绿豆汤需煮至豆壳开裂、汤色碧绿,清热利水效果最佳;冬瓜皮与荷叶同煮,喝起来清清爽爽,还能缓解水肿;菊花枸杞茶明目养肝,适合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的人群。切记远离冰饮冷食,骤然降温会刺激胃肠血管收缩,引发腹痛腹泻,温热的饮品更能让身体温和补水。

五、顺时轻进补,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天阳气浮于体表,体内阳气相对空虚,却是 “冬病夏治” 的黄金期。体质虚寒者可趁此时机温和进补:当归生姜羊肉汤每周喝一次,借助外界阳气温补体内虚寒;黄芪山药粥补气健脾,适合容易疲劳的人群;银耳莲子炖雪梨滋阴润燥,能改善夏季口干舌燥。进补需把握 “适度” 原则,避免人参、鹿茸等大热补品,以防补过头反而上火。

三伏天的饮食智慧,在于在“消”与“补” 之间找到平衡:既要用清热解暑的食物驱散暑邪,又需借天时之力滋养正气。当我们把这些食饮秘籍融入日常,便能让肠胃在高温中保持舒适,让身体在出汗后依然充盈活力。待秋意渐浓时,你会发现,这个夏天认真调养的身体,正以轻盈饱满的状态迎接季节的温柔更迭。

初审:刘小丹

复审:马林虹

终审:袁志宏

分享到:
头条推荐
基孔肯雅热十问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