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26岁的小杨突然出现右侧胸痛,他以为是自己熬了一个通宵,没休息好所致,并未重视。但他休息大半天后仍未缓解,于是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查体发现小杨左下肢明显肿胀,急查彩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抽血检查发现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液处于极度高凝状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小杨从事IT工作,经常熬夜,长期久坐且不爱活动,上午出现左下肢酸痛后,自己在家按摩了腿部,随之出现莫名的胸痛,并且只要稍微活动下就会气促。
“高度疑似肺栓塞!”接诊医生立即让患者完善肺动脉血管CTA检查,检查提示肺栓塞,并且双侧肺动脉存在大量血栓。
情况十分紧急,医生立即对小杨进行抗凝治疗,考虑到患者栓子较多,随即转入该院介入血管外科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的溶栓吸栓治疗及滤器注入治疗。
经过紧急救治,小杨的肺栓塞及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好转,胸痛症状随之消失。
“肺栓塞,全称肺动脉栓塞,是各种栓子(阻塞血管的物质,可为固态、液态或气态)阻塞肺动脉系统(肺动脉或其分支)时,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当栓子为血栓时,称为肺血栓栓塞,是最主要、最常见的肺栓塞。”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欧阳辉介绍,肺栓塞不仅发病率高,且起病急骤、隐匿,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未及时救治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肺栓塞原本老年人多发,但近年来逐渐年轻化。该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许顺驰告诉记者,肺栓塞的发病与遗传、高龄、肥胖、大手术后及长期卧床、久坐、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导致的血液瘀滞等密切相关。小杨长期久坐、经常熬夜、不爱活动等行为,导致其血液瘀滞而发病,而当下很多年轻人发生肺栓塞的原因,与小杨大体类似。
“肺栓塞的主要症状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也可见晕厥,可为唯一或首发症状;亦可见胸痛、咳嗽和咯血,多为少量咯血,大咯血少见;常有患者感到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许顺驰提醒,急性肺栓塞症状有时和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二者均属临床危重情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欧阳辉表示,预防肺栓塞,一是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高危人群(司机、长时间坐办公室、久坐久站等人群尤其有下肢静脉曲张等静脉功能不全者)可在工作时穿弹力袜(一级预防压力)。久坐时尽量不要跷二郎腿。二是有家族血栓史的人,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改善。三是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夏季尤其要注意多饮水。
初审:汪 杨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