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多种呼吸道疾病共同流行 儿童感染后出现哪些情况须及时就医?

2024-02-23 11:25 作者: 汪杨 金浪 来源: 湖南科技报 45238 次阅读

儿童由于机体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力较为低下,是呼吸道疾病高发且容易发展为危重症的特殊人群。儿童一旦感染,什么情况可在家观察,出现哪些症状必须就医?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1月26日,记者采访了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军红。

目前乙流占据儿科门诊量首位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以来,该院儿科门诊量,从高峰期每天约300人开始回落,近期平均每天门诊量为150~200人。

“患儿大多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都是由已知的流行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引起,以流感为主,乙流已代替甲流占据门诊量首位。”李军红告诉记者,这些病原体感染后建立的免疫不持久,可以反复感染,而且病原体没有交叉保护性免疫,可以同时感染或交替感染。

李军红介绍,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体后,呼吸道免疫屏障受到损害,细菌感染风险加大,一些儿童出现合并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目前住院患儿以5~10岁居多,常见肺不张、肺实变。另外,3岁以内儿童出现高热不退的较多。

儿童出现这些症状须及时就医

李军红表示,3月龄内的婴儿如果发热,或者未有发热、咳嗽但表现出呼吸急促、喘息发憋,吃奶费力、呛奶、频繁吐奶等症状,须及时就医。1岁内的婴儿发热高于39℃,或伴有呼吸频率过快、喘粗气或呼吸困难、嗜睡、异常烦躁、拒绝或不愿饮水超过6小时,属于危急症状,须尽快急诊就诊。1岁以上的儿童发热同时伴有以下症状,须在24小时内就诊:耳朵疼、拽耳朵、突然惊醒,可能患了中耳炎;伴尿频、尿痛,可能有尿路感染;伴呕吐、腹泻,可能有肠胃炎;伴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可能患了支气管炎或肺炎。另外,发热时间超过3~5天或温度总降不下来,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易激惹、烦躁,出现头痛、呕吐甚至抽搐等,可能是颅高压的表现,应警惕脑炎的可能。

“一般来说,高热不退或发热超过3天;明显的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比如喘息、发憋、鼻扇(吸气时鼻翼一张一合)、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甚至口周青紫;咳嗽非常频繁或明显加重,伴痰量增加或痰的颜色改变;精神状态不好,嗜睡、倦怠、头痛、频繁呕吐甚至抽搐等,就须及时就诊。”李军红指出,如果孩子虽然发热,但精神状态不错,面色如常或潮红,服药退热后仍像平时一样玩耍,一般说明孩子病情不重。这种情况时可以对症用药并密切观察孩子状态,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好好休息,做好居家护理。

切勿擅自给孩子服用抗菌药物

儿童体重较轻,且很多脏器功能发育尚不健全,用药须先明确病原,由医生根据孩子体重、临床表现和病情给出用药方案。很多西药是儿童慎用或禁用的,应用中成药也须辨证论治。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抗菌药物。病毒仍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时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肺炎支原体感染使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也疗效欠佳。”李军红强调,儿童不主张用中枢镇咳药,不要同时服用退热药和含有解热镇痛的复方感冒药,同时也要避免联合应用功能相同和成分重叠的中成药,这样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李军红温馨提示,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重点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有效减少感染疾病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初审:汪   杨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

分享到:
头条推荐
心理健康科普进社区,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